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刀具、磨料、磨具、夹具、模具和手工具论文--刀具论文--孔加工刀具论文

基于二并联机床的高性能钻尖刃磨理论及实验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33页
    1.1 论文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钻尖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钻尖刃磨工艺装备的研究第14-26页
        1.3.1 钻尖主要刃磨方法第14-16页
        1.3.2 钻尖刃磨机床的发展第16-20页
        1.3.3 并联机床第20-26页
    1.4 钻削力建模的研究现状第26-29页
    1.5 遗传规划的研究现状第29-31页
    1.6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31页
    1.7 本文内容组织第31-33页
第2章 基于二并联机床的螺旋面钻尖数学模型第33-61页
    2.1 二并联机床的运动学第33-40页
        2.1.1 二并联机床的结构第33-34页
        2.1.2 二并联机床刃磨轨迹分析第34-39页
        2.1.3 二并联机床刃磨条件分析第39页
        2.1.4 刃磨轨迹对于麻花钻的影响第39页
        2.1.5 二并联机床刃磨轨迹的求解第39-40页
    2.2 二并联机床的刚度分析第40-52页
        2.2.1 二并联机床的刚度建模第41-46页
        2.2.2 刚度矩阵的分解第46-47页
        2.2.3 并联机床的刚度性能第47-52页
    2.3 螺旋面钻尖数学模型第52-60页
        2.3.1 基于二并联机床的螺旋面钻尖刃磨原理第53-56页
        2.3.2 钻尖后刀面数学模型第56-58页
        2.3.3 钻尖前刀面数学模型第58-59页
        2.3.4 钻尖切削刃数学模型第59-60页
    2.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3章 二并联机床的刃磨参数优化第61-79页
    3.1 半顶角与刃磨参数的关系第61-66页
    3.2 横刃斜角与刃磨参数的关系第66-69页
    3.3 外圆转点结构圆周后角与刃磨参数的关系第69-70页
    3.4 刃磨参数的优化第70-75页
    3.5 螺旋面钻尖模型的计算机仿真第75-78页
    3.6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4章 基于遗传规划法的钻削力模型第79-95页
    4.1 进化计算概述第79-80页
    4.2 进化计算的主要分支第80页
    4.3 遗传规划的概述第80-89页
        4.3.1 遗传规划与遗传算法的区别第81页
        4.3.2 遗传规划的基本理论第81-88页
        4.3.3 遗传规划的特征第88-89页
    4.4 多基因遗传规划法第89-90页
    4.5 用发布数据来建立钻削力模型第90-93页
    4.6 本章小结第93-95页
第5章 实验结果分析第95-121页
    5.1 刃磨实验第95-101页
        5.1.1 实验设备第95-96页
        5.1.2 实验方案第96-98页
        5.1.3 刃磨参数优化模型的验证第98-101页
    5.2 钻削实验第101-115页
        5.2.1 实验设备及仪器第101页
        5.2.2 实验方案第101-102页
        5.2.3 工件切削特性分析及实验数据收集第102-115页
    5.3 钻削力预测实验模型第115-119页
    5.4 本章小结第119-121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21-123页
    6.1 本文主要工作第121-122页
    6.2 后续的主要工作第122-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38页
致谢第138-139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39-140页
作者简介第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铁三水铝石矿常压溶出过程与动力学行为研究
下一篇:电子束选区熔化技术成形Ti-6Al-4V合金微观组织演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