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5-17页 |
1.3.1 创新点 | 第15-16页 |
1.3.2 不足 | 第16-17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7-23页 |
2.1 资产证券化的概念 | 第17-18页 |
2.2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研究 | 第18-19页 |
2.2.1 分散风险 | 第18页 |
2.2.2 加剧风险 | 第18-19页 |
2.3 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信用风险 | 第19-23页 |
2.3.1 信用风险的来源 | 第20-21页 |
2.3.2 信用风险的度量 | 第21-23页 |
第3章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分析 | 第23-29页 |
3.1 信贷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的特征 | 第23-24页 |
3.2 信贷资产证券化信用增级方式 | 第24-27页 |
3.3 信贷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 | 第27-29页 |
第4章 常见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 | 第29-36页 |
4.1 传统方法 | 第29-30页 |
4.2 现代模型 | 第30-31页 |
4.3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信用评级方法 | 第31-32页 |
4.4 KMV模型的基本思路 | 第32-36页 |
第5章 KMV模型在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信用风险度量中的应用 | 第36-44页 |
5.1 模型修正及推导 | 第36-37页 |
5.2 实证检验 | 第37-42页 |
5.2.1 样本数据 | 第37-38页 |
5.2.2 不同规模下的违约距离及违约概率 | 第38-40页 |
5.2.3 不同期限下的违约距离及违约概率 | 第40-42页 |
5.2.4 安全发债规模的确定 | 第42页 |
5.3 KMV模型不足分析及改进 | 第42-44页 |
第6章 结论及建议 | 第44-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