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5-24页 |
1.2.1 GVC相关理论综述 | 第15-19页 |
1.2.2 GVC视角下的技术创新相关研究综述 | 第19-22页 |
1.2.3 GVC下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相关文献综述 | 第22-24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4-2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1.4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26-27页 |
第2章 中国装备制造业嵌入GVC的基本情况 | 第27-35页 |
2.1 GVC下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对外贸易概况 | 第27-31页 |
2.1.1 总体规模 | 第27-28页 |
2.1.2 细分行业 | 第28-30页 |
2.1.3 国别比较 | 第30-31页 |
2.2 GVC下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的现实状况 | 第31-35页 |
2.2.1 出口产品技术复杂度 | 第32-33页 |
2.2.2 中间产品出口相对比价 | 第33-35页 |
第3章 GVC下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42页 |
3.1 嵌入程度 | 第35-37页 |
3.1.1 技术学习 | 第35-36页 |
3.1.2 技术升级 | 第36页 |
3.1.3 技术创新 | 第36页 |
3.1.4 创新能力巩固 | 第36-37页 |
3.2 市场势力 | 第37-38页 |
3.2.1 生产者驱动型GVC的技术创新 | 第37-38页 |
3.2.2 购买者驱动型GVC的技术创新 | 第38页 |
3.3 关联能力 | 第38-40页 |
3.3.1 垂直关联的影响 | 第39页 |
3.3.2 水平关联的影响 | 第39-40页 |
3.4 吸收能力 | 第40-42页 |
3.4.1 潜在吸收能力的影响 | 第40-41页 |
3.4.2 现实吸收能力的影响 | 第41-42页 |
第4章 GVC下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影响效应实证分析 | 第42-53页 |
4.1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 第42-48页 |
4.1.1 模型设定 | 第42-43页 |
4.1.2 变量选取 | 第43-48页 |
4.2 数据检验和模型选择 | 第48-50页 |
4.2.1 面板平稳性检验 | 第48-49页 |
4.2.2 面板协整检验 | 第49页 |
4.2.3 面板模型选择 | 第49-50页 |
4.3 面板数据实证检验 | 第50-53页 |
4.3.1 回归估计 | 第50-51页 |
4.3.2 结果分析 | 第51-53页 |
第5章 GVC下提升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议 | 第53-57页 |
5.1 以全国统一市场为基础构建国家价值链 | 第53页 |
5.2 革新对外开放的制度性安排 | 第53-54页 |
5.3 以协同互联为核心改善本土企业在GVC中的市场地位 | 第54-55页 |
5.4 以ODI提升本土企业与国际先进制造商的横向关联 | 第55-56页 |
5.5 以国际化的融资渠道确保企业持续性研发投入 | 第56-5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1、结论 | 第57-58页 |
2、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他科研情况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