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的政府引导产业重组基金设立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预计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5-21页 |
2.1 产业结构调整及影响因素 | 第15-17页 |
2.1.1 产业结构调整 | 第15页 |
2.1.2 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 | 第15-17页 |
2.2 产业投资基金与政府引导基金 | 第17-19页 |
2.2.1 产业投资基金概念与意义 | 第17页 |
2.2.2 产业投资基金的组织形式与运作模式 | 第17-18页 |
2.2.3 政府引导基金的概念、意义及运作模式 | 第18-19页 |
2.2.4 产业投资基金中政府的作用 | 第19页 |
2.3 关于产业投资基金与产业结构调整 | 第19-20页 |
2.4 文献述评 | 第20-21页 |
3 国内外经验借鉴 | 第21-29页 |
3.1 国外产业重组基金经验借鉴 | 第21-23页 |
3.1.1 欧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重组基金 | 第21-22页 |
3.1.2 洲日韩经济发达国家的企业重组基金 | 第22-23页 |
3.2 国内政府引导基金经验借鉴 | 第23-28页 |
3.2.1 政府引导基金发展现状 | 第23-26页 |
3.2.2 政府的作用 | 第26-27页 |
3.2.3 我国引导基金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3.3 小结 | 第28-29页 |
4 政府引导产业重组基金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理 | 第29-35页 |
4.1 微观层面 | 第29-31页 |
4.1.1 价值创造效应 | 第29-30页 |
4.1.2 技术创新效应 | 第30-31页 |
4.2 产业层面 | 第31-32页 |
4.2.1 技术进步效应 | 第31-32页 |
4.2.2 规模经济效应 | 第32页 |
4.3 宏观层面 | 第32-35页 |
4.3.1 引导资本积累效应 | 第32-33页 |
4.3.2 就业效应 | 第33-35页 |
5 方案设计:政府引导钢铁产业重组基金 | 第35-48页 |
5.1 我国钢铁行业分析 | 第35-36页 |
5.2 发展政府引导钢铁产业重组基金的重要性 | 第36-38页 |
5.3 政府引导钢铁产业重组基金的定义 | 第38-39页 |
5.4 政府引导钢铁产业重组基金组织设计 | 第39-41页 |
5.5 政府引导钢铁产业重组基金运作模式 | 第41-48页 |
5.5.1 政府引导钢铁产业重组基金资金募集 | 第41-44页 |
5.5.2 政府引导钢铁产业重组基金投资模式 | 第44-45页 |
5.5.3 政府引导钢铁产业重组基金管理模式 | 第45-47页 |
5.5.4 政府引导钢铁产业重组基金退出机制 | 第47-48页 |
6 主要结论与建议 | 第48-50页 |
6.1 结论 | 第48页 |
6.2 建议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2-5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