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1.1.1 城市背景 | 第9-10页 |
1.1.2 现实背景 | 第10-11页 |
1.1.3 政策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对象界定及相关概念释义 | 第12-15页 |
1.2.1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2-13页 |
1.2.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6-19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17-19页 |
2.旧城更新中旧建筑保护与利用的相关研究基础 | 第19-29页 |
2.1 旧城更新中旧建筑保护与利用的根本原因 | 第19-20页 |
2.1.1 城市更新发展的选择 | 第19页 |
2.1.2 全球经济信息化发展的影响 | 第19页 |
2.1.3 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 | 第19页 |
2.1.4 生态节能,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第19-20页 |
2.2 国外旧城更新中旧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实践 | 第20-22页 |
2.2.1 国外相关理论的发展与现状 | 第20-21页 |
2.2.2 国外相关实践 | 第21-22页 |
2.3 国内旧城更新中旧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实践 | 第22-27页 |
2.3.1 国内相关理论的发展与现状 | 第22-25页 |
2.3.2 国内相关实践 | 第25-27页 |
2.4 与西打磨厂街相关的研究与实践 | 第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3.西打磨厂街旧建筑使用现状及相关问题分析 | 第29-51页 |
3.1 西打磨厂街街区区位及历史沿革 | 第29-31页 |
3.1.1 街区区位分析 | 第29页 |
3.1.2 街区历史沿革概述 | 第29-31页 |
3.2 西打磨厂街旧建筑特色分析 | 第31-39页 |
3.2.1 街区旧建筑平面构成形式 | 第31-32页 |
3.2.2 街区旧建筑立面形式 | 第32-34页 |
3.2.3 街区旧建筑主要建构材料 | 第34-36页 |
3.2.4 街区旧建筑院落功能 | 第36-39页 |
3.3 西打磨厂街更新前街区情况调研 | 第39-48页 |
3.3.1 街区物质环境调查 | 第39-41页 |
3.3.2 街区建筑使用情况及社会人口构成调查 | 第41-48页 |
3.4 西打磨厂街存在的问题与更新的难点 | 第48-49页 |
3.4.1 街区存在的现状问题 | 第48-49页 |
3.4.2 街区更新存在的难点 | 第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4.西打磨厂街更新发展的策略分析 | 第51-75页 |
4.1 西打磨厂街更新项目背景和发展定位 | 第51-59页 |
4.1.1 事件互动——旧城更新寻求新思路 | 第51-56页 |
4.1.2 推动机制——前门东区更新计划 | 第56-57页 |
4.1.3 试点项目——西打磨厂街新生活 | 第57-59页 |
4.2 街区更新模式——小规模、渐进式、微循环 | 第59-61页 |
4.2.1 以政府为主导,多元参与的组织机制 | 第59-60页 |
4.2.2 以院落为单位的小规模更新方式 | 第60-61页 |
4.3 街区空间优划——人居环境塑造与提升 | 第61-68页 |
4.3.1 保护街区文化资源——与历史文脉相融合 | 第61-63页 |
4.3.2 激活产业试点空间——与城市发展相契合 | 第63-65页 |
4.3.3 优化人居生活环境——与生态景观相结合 | 第65-68页 |
4.4 建筑本体改造——旧建筑保护与利用 | 第68-72页 |
4.4.1 保护与修复——文物建筑 | 第69页 |
4.4.2 改善与利用——非文物类历史建筑 | 第69-70页 |
4.4.3 整治与更新——一般旧建筑 | 第70-7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2-75页 |
5.西打磨厂街旧建筑保护与利用的研究与实践 | 第75-109页 |
5.1 西打磨厂街旧建筑保护与利用设计实践的相关依据 | 第75-78页 |
5.1.1 北京市关于历史街区旧建筑保护的相关规范 | 第75-77页 |
5.1.2 西打磨厂街旧建筑分类保护与修缮原则 | 第77-78页 |
5.2 街区文物类建筑的保护与修复方法分析 | 第78-81页 |
5.2.1 建筑本体严格性修复 | 第78-81页 |
5.2.2 合理利用,“活化”保护 | 第81页 |
5.3 街区非文物类历史建筑的改缮与利用方法分析 | 第81-102页 |
5.3.1 建筑空间适应性调整 | 第82-95页 |
5.3.2 建构材料有效性利用 | 第95-99页 |
5.3.3 功能关系合理性转化 | 第99-102页 |
5.4 街区一般旧建筑的整治与更新方法分析 | 第102-108页 |
5.4.1 建筑界面风貌整饰 | 第102-105页 |
5.4.2 新旧建筑相协调 | 第105-10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6.西打磨厂街旧建筑保护与利用实践回顾与总结 | 第109-115页 |
6.1 西打磨厂街旧建筑保护与利用设计实践中存在问题总结 | 第109-111页 |
6.1.1 旧建筑保护与利用中改建与重建的选择 | 第109-110页 |
6.1.2 旧建筑保护与利用中新旧建筑形态的控制 | 第110页 |
6.1.3 旧建筑保护与利用中功能关系的转化 | 第110页 |
6.1.4 旧建筑保护与利用中参与设计主体的合作 | 第110-111页 |
6.2 西打磨厂街旧建筑保护与利用阶段性成效及评价 | 第111-115页 |
6.2.1 阶段性成效 | 第111-113页 |
6.2.2 评价 | 第113-115页 |
7.结论与展望 | 第115-119页 |
7.1 关于历史街区旧建筑保护与利用设计策略研究的相关结论 | 第115-118页 |
7.1.1 历史街区旧建筑更新发展策略总结 | 第115-118页 |
7.2 对于北京旧城更新中旧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展望 | 第118-119页 |
致谢 | 第119-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4页 |
附录 | 第124-133页 |
附录一:图表目录 | 第124-129页 |
1.图片目录 | 第124-127页 |
2.表格目录 | 第127-129页 |
附录二:西打磨厂街沿街立面现状图 | 第129-132页 |
附录三:西打磨厂街居民现状调查表 | 第132-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