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太阳能利用 | 第12-21页 |
1.2.1. 太阳能热利用研究 | 第13-16页 |
1.2.2. 太阳能发电研究 | 第16-19页 |
1.2.3. 光伏光热综合利用研究 | 第19-21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2章 光伏热斑效应的研究 | 第22-30页 |
2.1. 热斑效应 | 第22页 |
2.2. 热斑效应的模型 | 第22-25页 |
2.2.1. 光伏电池参数及等效电路 | 第23-24页 |
2.2.2. 辐照不均匀的光伏组件的等效电路 | 第24页 |
2.2.3. 不完全遮挡的光伏组件的等效电路 | 第24页 |
2.2.4. 模拟方法 | 第24-25页 |
2.3. 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25-28页 |
2.3.1. 被遮挡电池的消耗功率 | 第25-26页 |
2.3.2. 最大功率点运行时电池数量对被遮挡电池的影响 | 第26-27页 |
2.3.3. 被遮挡电池的最大消耗功率 | 第27-28页 |
2.3.4. 被遮挡电池的最严重发热功率 | 第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3章 PV/T对热斑效应的影响研究 | 第30-43页 |
3.1. PV/T中的热斑效应 | 第30页 |
3.2. PV/T数学模型 | 第30-38页 |
3.2.1. 模型建立 | 第30-31页 |
3.2.2. 电池板自然风冷数学模型 | 第31-32页 |
3.2.3. 无空气夹层管板式PV/T数学模型 | 第32-34页 |
3.2.4. 无空气夹层扁盒式PV/T数学模型 | 第34-35页 |
3.2.5. 有空气夹层管板式PV/T数学模型 | 第35-37页 |
3.2.6. 有空气夹层扁盒式PV/T数学模型 | 第37-38页 |
3.3. 理论模型的求解 | 第38-39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39-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可拆卸PV/T集热器的实验研究 | 第43-55页 |
4.1. PV/T集热器结构 | 第43-45页 |
4.1.1. 管板式PV/T | 第43-44页 |
4.1.2. 平行流铝扁管PV/T | 第44-45页 |
4.2. 实验测试系统 | 第45-49页 |
4.2.1. 实验测试 | 第46-47页 |
4.2.2. 光伏光热综合评价方法 | 第47-49页 |
4.3. 实验研究 | 第49-54页 |
4.3.1. 管板PV/T性能分析 | 第49-52页 |
4.3.2. 平行流铝扁管PV/T性能分析 | 第52-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可拆卸PV/T集热器的理论研究 | 第55-64页 |
5.1. 管板式PV/T的理论研究 | 第55-60页 |
5.1.1. 理论模型 | 第55-58页 |
5.1.2. 模型求解 | 第58页 |
5.1.3. 模型验证 | 第58-60页 |
5.2. 平行流铝扁管式PV/T的理论研究 | 第60-61页 |
5.3. 全天性能分析模型 | 第61-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6章 全文工作总结和展望 | 第64-66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64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附录 符号表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