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 本文写作的结构安排 | 第16-17页 |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8-28页 |
2.1 定向增发折价 | 第18-21页 |
2.1.1 监控假说 | 第18页 |
2.1.2 信息不对称假说 | 第18-19页 |
2.1.3 流动性补偿假说 | 第19页 |
2.1.4 管理堑壕假说 | 第19-20页 |
2.1.5 定向增发折价与大股东机会主义 | 第20-21页 |
2.2 股价信息含量 | 第21-24页 |
2.2.1 股价信息含量的含义 | 第21页 |
2.2.2 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因素 | 第21-23页 |
2.2.3 股价信息含量的经济后果 | 第23页 |
2.2.4 股价信息含量的度量指标 | 第23-24页 |
2.3 股价信息含量与资产定价 | 第24-25页 |
2.4 异质信念 | 第25页 |
2.5 分析师跟踪 | 第25-26页 |
2.6 文献述评 | 第26-28页 |
3 研究设计 | 第28-36页 |
3.1 理论基础 | 第28-29页 |
3.1.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8页 |
3.1.2 有效市场理论 | 第28-29页 |
3.1.3 行为金融理论 | 第29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29-32页 |
3.2.1 股价信息含量与信息不对称 | 第30页 |
3.2.2 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异质信念与定向增发折价 | 第30-31页 |
3.2.3 信息不对称、信息搜集成本与定向增发折价 | 第31页 |
3.2.4 分析师跟踪、信息不对称与定向增发折价 | 第31-32页 |
3.3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 | 第32-34页 |
3.3.1 样本选择与数据获取 | 第32页 |
3.3.2 变量选取与定义 | 第32-34页 |
3.4 模型设计与功能说明 | 第34-36页 |
4 实证分析 | 第36-58页 |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6-39页 |
4.1.1 全部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6页 |
4.1.2 样本分行业和年份描述性统计 | 第36-38页 |
4.1.3 个别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8-39页 |
4.2 数据前测检验 | 第39-42页 |
4.2.1 相关性分析 | 第39-41页 |
4.2.2 多重共线性诊断 | 第41页 |
4.2.3 异方差检验 | 第41-42页 |
4.3 回归分析 | 第42-51页 |
4.3.1 基本检验:股价信息含量与竞价发行折价 | 第42-44页 |
4.3.2 路径检验:加权平均报价和报价标准差的中介效应检验 | 第44-49页 |
4.3.3 扩展性检验:分析师跟踪对股价信息含量与发行折价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 第49-51页 |
4.4 稳健性检验 | 第51-58页 |
4.4.1 更换计算股价同步性的时间窗格 | 第52-54页 |
4.4.2 其他方式度量发行折价 | 第54-58页 |
5 结论及展望 | 第58-60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8-59页 |
5.2 研究的局限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5-6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