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3 农村留守儿童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6 可能存在的创新和不足 | 第12-14页 |
2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 第14-21页 |
2.1 留守儿童概念 | 第14页 |
2.2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 第14-16页 |
2.3 姚圩镇基本情况 | 第16-18页 |
2.4 深圳姚圩一条街 | 第18页 |
2.5 姚圩镇留守儿童现状 | 第18-21页 |
3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 第21-25页 |
3.1 安全问题 | 第21页 |
3.2 心理问题 | 第21-22页 |
3.3 学习问题 | 第22-23页 |
3.4 道德品行问题 | 第23-24页 |
3.5 生活问题 | 第24-25页 |
4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25-28页 |
4.1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 第25-26页 |
4.1.1 “三农”问题 | 第25页 |
4.1.2 农民工问题 | 第25页 |
4.1.3 制度问题 | 第25-26页 |
4.2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 第26-28页 |
4.2.1 家庭的缺陷 | 第26页 |
4.2.2 学校教育问题 | 第26-27页 |
4.2.3 农村社区问题 | 第27-28页 |
5 姚圩镇农村留守儿童的案例呈现 | 第28-34页 |
5.1 案例 1:留守姐妹廖海玉和廖海燕的故事 | 第28-29页 |
5.1.1 留守儿童情况及成长故事 | 第28-29页 |
5.1.2 主要问题 | 第29页 |
5.1.3 享受的帮扶与关爱 | 第29页 |
5.2 案例 2:留守姐弟彭露萍和彭嘉伟的成长故事 | 第29-31页 |
5.2.1 留守儿童情况及成长故事 | 第29-31页 |
5.2.2 主要问题 | 第31页 |
5.2.3 享受的帮扶与关爱 | 第31页 |
5.3 案例 3:留守儿童龚心洁的成长故事 | 第31-34页 |
5.3.1 留守儿童情况及成长故事 | 第31-33页 |
5.3.2 主要问题 | 第33页 |
5.3.3 享受的帮扶与关爱 | 第33-34页 |
6 应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路与建议 | 第34-51页 |
6.1 我国关爱留守儿童的思路与对策 | 第34-36页 |
6.1.1 强化相关政策及制度保障 | 第34页 |
6.1.2 告别城乡二元户籍制度 | 第34-35页 |
6.1.3 关爱留守儿童的组织和活动 | 第35-36页 |
6.2 姚圩镇关爱留守儿童的经验与做法 | 第36-41页 |
6.2.1 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 第36-37页 |
6.2.2 推动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多方面发展 | 第37-39页 |
6.2.3 抓好留守儿童家庭教育 | 第39-40页 |
6.2.4 抓好学校教育和管理责任 | 第40-41页 |
6.3 姚圩镇关爱留守儿童的创新与特色活动 | 第41-46页 |
6.3.1 新余市首个“留守儿童关爱之家” | 第41-42页 |
6.3.2 驻深圳党支部关爱留守儿童 | 第42-43页 |
6.3.3 “给父母的一封信” | 第43-46页 |
6.4 姚圩镇关爱留守儿童的启示及对策 | 第46-51页 |
6.4.1 强化政府主导责任 | 第46-48页 |
6.4.2 突出家庭监护主体责任 | 第48-49页 |
6.4.3 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和主渠道的作用 | 第49-50页 |
6.4.4 发挥群团组织及社会力量关爱服务优势 | 第50-51页 |
7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