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 第13-18页 |
1.2.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概念 | 第13页 |
1.2.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 第14-15页 |
1.2.4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 | 第15-18页 |
1.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 | 第18-21页 |
1.3.1 网络结构 | 第18-19页 |
1.3.2 节点结构 | 第19-20页 |
1.3.3 WSN协议栈 | 第20-21页 |
1.4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 | 第21-23页 |
1.4.1 时间同步技术 | 第21-22页 |
1.4.2 定位技术 | 第22页 |
1.4.3 数据融合技术 | 第22-23页 |
1.4.4 网络安全技术 | 第23页 |
1.5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与结构 | 第23-26页 |
1.5.1 主要工作 | 第23-24页 |
1.5.2 章节结构 | 第24-26页 |
第二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协议的优化 | 第26-43页 |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概述 | 第26-30页 |
2.1.1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分类 | 第26-29页 |
2.1.2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性能指标 | 第29-30页 |
2.2 无线传感网络分簇路由协议 | 第30-33页 |
2.2.1 分簇路由协议种类 | 第30-32页 |
2.2.2 分簇路由协议的特点 | 第32-33页 |
2.3 LEACH路由协议的优化 | 第33-42页 |
2.3.1 LEACH算法简介 | 第33-34页 |
2.3.2 LEACH算法的基本模型 | 第34-38页 |
2.3.3 LEACH协议的优化问题 | 第38-39页 |
2.3.4 LEACH协议的改进方法 | 第39-4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基于能量均衡的非均匀分簇路由算法 | 第43-58页 |
3.1 相关模型和假定 | 第43-44页 |
3.2 非均匀分簇路由协议 | 第44-47页 |
3.2.1 EEUC算法具体描述 | 第44-47页 |
3.2.2 EEUC协议的优化问题 | 第47页 |
3.3 非均匀分簇路由算法的改进 | 第47-57页 |
3.3.1 改进算法的具体描述 | 第48-50页 |
3.3.2 仿真实现与结果分析 | 第50-5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传输可靠性 | 第58-64页 |
4.1 可靠数据传输的概念 | 第58-59页 |
4.1.1 无线传感器网络可靠性定义 | 第58-59页 |
4.1.2 影响传输可靠性的因素 | 第59页 |
4.2 提高传输可靠性的方法 | 第59-61页 |
4.2.1 数据重传 | 第59-60页 |
4.2.2 编码冗余机制 | 第60-61页 |
4.2.3 多路径冗余发送 | 第61页 |
4.3 无线传感器网络多路径路由协议 | 第61-63页 |
4.3.1 ReInForM路由协议 | 第61-62页 |
4.3.2 ReInForM算法的缺陷和已有改进 | 第62-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基于蚁群优化的多路径路由算法 | 第64-77页 |
5.1 蚁群优化算法 | 第64-65页 |
5.2 ACO-ReInForM算法的具体描述 | 第65-72页 |
5.2.1 路径选择概率模型 | 第65-67页 |
5.2.2 ACO-ReInForM算法工作流程 | 第67-72页 |
5.3 ACO-ReInForM路由协议的WSN仿真 | 第72-76页 |
5.3.1 仿真参数说明 | 第72页 |
5.3.2 形成路径的仿真 | 第72-74页 |
5.3.3 ACO-ReInForM算法的性能仿真 | 第74-7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