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汽油质量分析及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9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7页 |
| 1.2.1 汽油质量评价标准研究 | 第9-10页 |
| 1.2.2 车用汽油主要质量指标及检测方法研究 | 第10-13页 |
| 1.2.3 车用汽油抗爆剂研究 | 第13-15页 |
| 1.2.4 非常规抗爆剂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 第15-17页 |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 第2章 四川省车用汽油质量情况分析 | 第19-32页 |
| 2.1 抽样点确定 | 第19-20页 |
| 2.2 样品检测 | 第20-22页 |
| 2.2.1 仪器设备 | 第20页 |
| 2.2.2 检测指标及方法 | 第20-22页 |
| 2.3 抽检结果分析 | 第22-24页 |
| 2.4 主要不合格指标分析 | 第24-28页 |
| 2.4.1 辛烷值不合格 | 第24-25页 |
| 2.4.2 烯烃含量不合格 | 第25-26页 |
| 2.4.3 硫含量不合格 | 第26-27页 |
| 2.4.4 氧含量不合格 | 第27-28页 |
| 2.5 油品安全风险监测 | 第28-29页 |
| 2.6 安全风险分析 | 第29-30页 |
| 2.7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 第3章 抗爆剂对汽油质量的影响研究 | 第32-56页 |
| 3.1 实验材料 | 第32-35页 |
| 3.1.1 实验试剂 | 第32-34页 |
| 3.1.2 基础油 | 第34-35页 |
| 3.2 对汽油抗爆性的影响 | 第35-39页 |
| 3.2.1 实验试剂及设备 | 第36页 |
| 3.2.2 实验原理及步骤 | 第36-37页 |
| 3.2.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7-39页 |
| 3.3 对汽油挥发性的影响 | 第39-46页 |
| 3.3.1 雷德蒸气压 | 第39-42页 |
| 3.3.2 蒸馏曲线 | 第42-46页 |
| 3.4 对汽油安定性的影响 | 第46-50页 |
| 3.4.1 实际胶质 | 第46-48页 |
| 3.4.2 诱导期 | 第48-50页 |
| 3.5 对汽油腐蚀性的影响 | 第50-54页 |
| 3.5.1 实验试剂及设备 | 第51页 |
| 3.5.2 测试原理及方法 | 第51-52页 |
| 3.5.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2-54页 |
| 3.6 经济效益分析 | 第54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 第4章 车用汽油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 第56-79页 |
| 4.1 中红外汽油机可靠性研究 | 第56-67页 |
| 4.1.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56-57页 |
| 4.1.2 仪器的检出限 | 第57-59页 |
| 4.1.3 仪器精密度验证 | 第59-62页 |
| 4.1.4 仪器准确度验证 | 第62-66页 |
| 4.1.5 线性拟合 | 第66-67页 |
| 4.2 快速评判化工调和油的多维气相色谱法研究 | 第67-75页 |
| 4.2.1 评判方法 | 第68页 |
| 4.2.2 实验材料与准备 | 第68-71页 |
| 4.2.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71-75页 |
| 4.3 油品快速检验方法建立 | 第75-78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 第5章 结论及建议 | 第79-81页 |
| 5.1 结论 | 第79-80页 |
| 5.2 建议 | 第80-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7页 |
| 发表论文和参研项目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