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前言 | 第11-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2.1 问题性网络使用的研究 | 第13-16页 |
2.1.1 问题性网络使用的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2.1.2 问题性网络使用的诊断标准 | 第14-15页 |
2.1.3 问题性网络使用的主要研究领域 | 第15-16页 |
2.2 死亡态度的研究 | 第16-20页 |
2.2.1 死亡态度的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2.2.2 死亡态度的测量 | 第17-18页 |
2.2.3 死亡态度的主要研究领域 | 第18-20页 |
2.3 生命意义感的研究 | 第20-23页 |
2.3.1 生命意义感的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2.3.2 生命意义感的测量 | 第21-22页 |
2.3.3 生命意义感的主要研究领域 | 第22-23页 |
2.4 问题性网络使用、死亡态度与生命意义的关系研究 | 第23-25页 |
2.4.1 问题性网络使用与死亡态度 | 第23页 |
2.4.2 问题性网络使用与生命意义感 | 第23-24页 |
2.4.3 生命意义感与死亡态度 | 第24-25页 |
3 问题的提出 | 第25-26页 |
3.1 问题提出 | 第25页 |
3.2 研究意义 | 第25-26页 |
4 研究方法 | 第26-33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26页 |
4.2 研究假设 | 第26-27页 |
4.3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4.3.1 取样 | 第27页 |
4.3.2 研究工具 | 第27-28页 |
4.3.3 数据管理与分析 | 第28页 |
4.4 结果与分析 | 第28-33页 |
4.4.1 大学生问题性网络使用、死亡态度和生命意义感的特点 | 第28-31页 |
4.4.2 大学生的问题性网络使用、死亡态度与生命意义感的相关分析 | 第31页 |
4.4.3 生命意义感在大学生问题性网络使用和死亡态度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31-33页 |
5 讨论 | 第33-36页 |
5.1 大学生的问题性网络使用、死亡态度与生命意义感的特点 | 第33页 |
5.2 大学生问题性网络使用、死亡态度与生命意义感的相关 | 第33-34页 |
5.3 生命意义感在问题性网络使用影响死亡态度中的中介作用 | 第34页 |
5.4 本研究结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 第34-36页 |
6 总结 | 第36-3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36页 |
6.2 不足和展望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9页 |
附录 研究使用材料 | 第49-54页 |
后记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