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各国对外贸易论文--中国对外贸易论文--与各国贸易关系论文

中美电子类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1-19页
    0.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1-13页
        0.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0.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0.2 研究的内容、方法与创新第13-14页
        0.2.1 研究内容第13页
        0.2.2 研究方法第13-14页
        0.2.3 创新之处第14页
    0.3 文献综述第14-19页
        0.3.1 国外学者关于产业内贸易的研究第14-17页
        0.3.2 国内关于产业内贸易的研究第17-19页
1 产业内贸易理论基础第19-28页
    1.1 产业内贸易概念第19-20页
    1.2 产业内贸易度量方法第20-22页
        1.2.1 贸易竞争力指数第20页
        1.2.2 Balassa指数第20-21页
        1.2.3 G-L指数第21-22页
        1.2.4 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第22页
    1.3 产业内贸易分类第22-25页
        1.3.1 GHM法第23-24页
        1.3.2 FFP法第24页
        1.3.3 AR法第24-25页
    1.4 产业内贸易的理论模型第25-28页
        1.4.1 需求偏好相似模型第25页
        1.4.2 新张伯伦模型第25-26页
        1.4.3 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第26-28页
2 中美电子类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第28-45页
    2.1 中美双边贸易发展现状第28-30页
    2.2 中美电子类产品双边贸易发展现状第30-34页
    2.3 中美电子类产品产业内贸易程度现状第34-39页
        2.3.1 中美电子类产品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测算第34-37页
        2.3.2 中美与中德、中日和中韩电子类产品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比较第37-39页
    2.4 中美电子产品产业内贸易类型第39-45页
3 中美电子类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第45-58页
    3.1 中美电子类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及其数量化第45-50页
        3.1.1 人均国民收入差异第45-46页
        3.1.2 市场规模差异第46-47页
        3.1.3 要素禀赋差异第47-48页
        3.1.4 对外开放程度第48-49页
        3.1.5 国际直接投资第49-50页
    3.2 建立模型与实证分析第50-58页
        3.2.1 建立模型第50-51页
        3.2.2 计量检验第51-53页
        3.2.3 回归分析第53-56页
        3.2.4 实证结论第56-58页
4 政策及建议第58-62页
    4.1 宏观层面的政策和建议第58-60页
    4.2 产业层面的政策和建议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家纺公司产品营销策略研究
下一篇:江苏省水稻种植大户农业保险购买意愿研究--以泗洪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