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论文

流浪精神病人救助管理模式初探--基于南宁市社会福利医院的经验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0页
    1.1 课题来源第11-13页
    1.2 概念界定第13-15页
        1.2.1 精神病人第13页
        1.2.2 流浪乞讨人员第13-14页
        1.2.3 流浪精神病人第14页
        1.2.4 救助管理第14-15页
    1.3 理论基础第15-17页
        1.3.1 标签理论第15页
        1.3.2 多中心治理理论第15-17页
    1.4 研究目的第17页
    1.5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5.1 文献分析法第17页
        1.5.2 跨学科综合研究法第17-18页
        1.5.3 回顾性分析法第18页
    1.6 研究路线第18页
    1.7 研究意义第18-19页
        1.7.1 理论意义第18-19页
        1.7.2 实践意义第19页
    1.8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9-20页
第二章 研究现状综述第20-26页
    2.1 国内外关于流浪乞讨人员权利保护的研究第20-21页
    2.2 国内外关于精神障碍患者权利保护的研究第21-23页
    2.3 国内外关于流浪精神病人救助管理的研究第23-25页
    2.4 研究评述第25-26页
第三章 病案资料分析,以南宁市社会福利医院2332例救助对象为例第26-33页
    3.1 南宁市社会福利医院概况第26页
    3.2 资料整理及分析第26-27页
    3.3 调查结果第27-33页
        3.3.1 入院病人一般情况第27-28页
        3.3.2 疾病诊断分类第28-29页
        3.3.3 南宁市流浪患病率情况分析第29-30页
        3.3.4 不同入院原因的病人入院情况分析第30-31页
        3.3.5 不同入院途径的病人出院情况分析第31-32页
        3.3.6 不同出院途径的病人出院情况分析第32-33页
第四章 南宁市社会福利医院流浪精神病人救助管理工作成效总结与困境分析第33-41页
    4.1 流浪精神病人救助管理成效总结第33-36页
        4.1.1 不断提高救助能力,创建人文就医环境第33页
        4.1.2 制定医院发展战略,满足时代发展需要第33-34页
        4.1.3 加强病房管理,避免交叉感染第34页
        4.1.4 维护社会治安,降低病人肇事肇祸率第34-35页
        4.1.5 加强协调,多渠道解决病人出院难问题第35页
        4.1.6 细化工作程序,协助救助病人安全返乡第35-36页
    4.2 流浪精神病人救助管理工作困境分析第36-39页
        4.2.1 手续不完善,无部门公章,易引起纠纷第36页
        4.2.2 被救助人员情况复杂,无具体明确救助主体第36-37页
        4.2.3 非自愿住院情况下,再次鉴定难第37页
        4.2.4 未遵守首诊负责制,转诊具有一定医疗风险第37页
        4.2.5 病种复杂,治疗费用高,救助资金捉襟见肘第37-38页
        4.2.6 国家法律法规不健全,病人出院途径不畅第38-39页
    4.3 现行救助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第39-41页
第五章 流浪精神病人救助管理创新模式的构想第41-54页
    5.1 创新模式构建的必要性第41-43页
        5.1.1 流浪精神病人的社会危害性不容忽视第41-42页
        5.1.2 目前医院救助管理遇到诸多问题无法解决第42页
        5.1.3 传统模式已无法满足现有救助管理的需要第42-43页
    5.2 创新模式的构成要素及优越性第43-46页
        5.2.1 创新模式的构成要素第43-45页
        5.2.2 创新模式的优越性第45-46页
    5.3 构建创新模式的具体措施第46-50页
        5.3.1 医院主导的救助管理系统第46-47页
        5.3.2 社区康复防治的功能定位第47-49页
        5.3.3 政府支持的出院安置模式第49-50页
    5.4 创新模式推广的价值分析第50-52页
        5.4.1 使救助管理工作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第50页
        5.4.2 为救助管理工作提供了一种人性化的干预机制第50-51页
        5.4.3 为救助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范例第51-52页
    5.5 不足和展望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60页
致谢第60-6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昆明市基层国税部门公务员激励机制问题研究
下一篇:多种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协作报道研究--以“天津港危化品爆炸事件”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