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哈茨木霉ACCC30371菌株转录组构建及生防相关基因功能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5-28页
    1.1 木霉菌分类地位及特点第15-16页
        1.1.1 木霉菌分类地位第15页
        1.1.2 木霉菌特点第15-16页
    1.2 木霉菌生物防治机制第16-19页
        1.2.1 与病原真菌竞争营养和空间第16-17页
        1.2.2 重寄生第17页
        1.2.3 抗生作用第17-18页
        1.2.4 诱导植物抗病性第18-19页
    1.3 转录组学及生防木霉菌转录组研究第19-24页
        1.3.1 转录组与转录组学第19-20页
        1.3.2 转录组学研究方法第20-22页
        1.3.3 生防木霉菌转录组研究动态第22-24页
    1.4 木霉刺激植物响应蛋白Epl1研究现状第24-25页
        1.4.1 Epl1诱导植物系统抗病性特点第24页
        1.4.2 Epl1研究进展第24-25页
    1.5 木霉菌蛋白酶研究动态第25-26页
        1.5.1 木霉蛋白酶的分类第25-26页
        1.5.2 木霉蛋白酶生物防治特性第26页
        1.5.3 木霉蛋白酶研究进展第26页
    1.6 木研究的目的意义第26-28页
2 哈茨木霉ACCC30371菌株转录组的构建及分析第28-44页
    2.1 实验材料第28-29页
        2.1.1 供试菌株第28页
        2.1.2 供试试剂第28页
        2.1.3 仪器设备和材料第28页
        2.1.4 培养基第28-29页
    2.2 研究方法第29-33页
        2.2.1 哈茨木霉ACCC30371菌株的培养第29页
        2.2.2 哈茨木霉ACCC30371菌株菌丝RNA提取和质量检测第29-30页
        2.2.3 哈茨木霉ACCC30371菌株转录组构建第30-31页
        2.2.4 序列拼接第31-32页
        2.2.5 转录组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注释第32-33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3-42页
        2.3.1 哈茨木霉ACCC30371菌株菌丝RNA的提取及消化第33页
        2.3.2 哈茨木霉ACCC30371菌株RNA的质量检测第33-34页
        2.3.3 哈茨木霉ACCC30371菌株转录组测序质量分析第34-37页
        2.3.4 哈茨木霉ACCC30371菌株转录组数据COG分类第37-38页
        2.3.5 哈茨木霉ACCC30371菌株转录组Unigenes基因GO分类第38-39页
        2.3.6 哈茨木霉ACCC30371菌株转录组Unigene的KEGG代谢途径分析第39-42页
    2.4 关于转录组构建及分析的讨论第42页
    2.5 本章小结第42-44页
3 哈茨木霉转录组生防功能基因的筛选及特性分析第44-64页
    3.1 实验材料第44页
        3.1.1 材料第44页
        3.1.2 仪器设备第44页
        3.1.3 软件和数据库第44页
    3.2 研究方法第44页
        3.2.1 生防功能基因的筛选第44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4-60页
        3.3.1 哈茨木霉竞争机制相关基因第44-45页
        3.3.2 哈茨木霉重寄生作用机制相关的生防基因第45-56页
        3.3.3 哈茨木霉抗生机制相关基因第56-59页
        3.3.4 哈茨木霉诱导植物系统抗病性机制基因第59-60页
    3.4 转录组生防基因与生防机制的讨论第60-63页
        3.4.1 转录组构建方式与数据质量的关系第60-61页
        3.4.2 哈茨木霉ACCC30371菌株与其它菌株生防机制比较第61-62页
        3.4.3 哈茨木霉的重寄生机制第62-63页
    3.5 本章小结第63-64页
4 哈茨木霉ACCC30371菌株epl1基因功能研究第64-96页
    4.1 实验材料第64-65页
        4.1.1 供试试剂第64页
        4.1.2 仪器及材料第64页
        4.1.3 供试菌株和植物第64页
        4.1.4 培养基第64-65页
    4.2 研究方法第65-75页
        4.2.1 刺激植物响应蛋白Epl1的基因克隆与启动子克隆第65-68页
        4.2.2 刺激植物响应蛋白Epl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68页
        4.2.3 哈茨木霉ACCC30371菌株epl1基因表达特性研究第68-71页
        4.2.4 哈茨木霉ACCC30371菌株epl1基因原核表达载体构建第71-74页
        4.2.5 重组菌株BL21-pGEX-epl1诱导表达第74-75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75-93页
        4.3.1 epl1基因及其启动子克隆第75-77页
        4.3.2 刺激植物响应蛋白Epl1生物信息学分析第77-83页
        4.3.3 哈茨木霉ACCC30371菌株epl1基因的表达特性研究第83-89页
        4.3.4 哈茨木霉ACCC30371菌株epl1基因原核表达载体构建第89-92页
        4.3.5 重组菌株BL21-pGEX-epl1的诱导表达第92-93页
    4.4 讨论第93-95页
        4.4.1 哈茨木霉ACCC30371菌株epl1基因的表达特性第93-94页
        4.4.2 刺激植物响应蛋白Epl1原核表达诱导条件的优化第94-95页
    4.5 本章小结第95-96页
5 哈茨木霉ACCC30371菌株蛋白酶基因功能研究第96-122页
    5.1 实验材料第96页
        5.1.1 实验试剂第96页
        5.1.2 仪器及材料第96页
        5.1.3 供试菌株和植物第96页
        5.1.4 培养基第96页
    5.2 研究方法第96-98页
        5.2.1 蛋白酶基因ss的克隆第96页
        5.2.2 蛋白酶SS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96-97页
        5.2.3 蛋白酶基因ss表达特性研究第97页
        5.2.4 蛋白酶基因ss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97-98页
        5.2.5 重组菌株BL21-pGEX-ss诱导表达第98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98-118页
        5.3.1 蛋白酶基因ss的cDNA序列与氨基酸序列分析第98-100页
        5.3.2 蛋白酶SS生物信息学分析第100-108页
        5.3.3 哈茨木霉ACCC30371菌株蛋白酶基因ss表达特性第108-113页
        5.3.4 蛋白酶基因ss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113-116页
        5.3.5 重组菌株BL21-pGEX-ss诱导表达第116-118页
    5.4 讨论第118-121页
        5.4.1 关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应用第118-119页
        5.4.2 蛋白酶基因ss的表达特性第119页
        5.4.3 包涵体与蛋白复性第119-121页
    5.5 本章小结第121-122页
结论第122-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3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3-134页
致谢第134-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光肩星天牛的寄主化学防御与其发生机制研究
下一篇:特异性产黄柄曲霉素木豆内生真菌的筛选、发酵生产工艺及其抑制大豆根腐病的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