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居住建筑论文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室内物理环境性能与能耗相关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第12-13页
        1.3.1 研究目的第12-13页
        1.3.2 主要研究内容第13页
    1.4 研究方法第13-15页
2 建筑室内物理环境性能与能耗基础理论研究第15-27页
    2.1 建筑室内物理环境性能第15-23页
        2.1.1 建筑声环境第16-20页
        2.1.2 建筑光环境第20-23页
        2.1.3 建筑热环境第23页
    2.2 建筑能耗第23-27页
        2.2.1 建筑能耗概述第23页
        2.2.2 建筑能耗计算方法第23-27页
3 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第27-41页
    3.1 建筑室内物理环境性能影响因素第27-33页
        3.1.1 建筑室内声环境影响因素第27-29页
        3.1.2 建筑室内光环境影响因素第29-31页
        3.1.3 建筑室内热环境影响因素第31-33页
    3.2 建筑能耗影响因素第33-37页
        3.2.1 外扰第33页
        3.2.2 内扰第33-35页
        3.2.3 建筑本体第35-37页
    3.3 室内环境性能与能耗共同影响因素耦合分析第37-41页
4 室内物理环境性能与能耗共同影响单因素程度分析第41-97页
    4.1 分析工具第41-42页
    4.2 模型建筑现状分析第42-55页
        4.2.1 建筑基本信息第42-43页
        4.2.2 能耗分析第43-48页
        4.2.3 室内光环境性能分析第48-51页
        4.2.4 室内热环境性能分析第51-53页
        4.2.5 声环境性能分析第53-55页
    4.3 建筑本体构造参数调研第55-56页
    4.4 指标性能单项分析第56-94页
        4.4.1 南向窗墙比第56-62页
        4.4.2 外墙类型第62-67页
        4.4.3 外窗类型第67-72页
        4.4.4 体形系数第72-79页
        4.4.5 建筑朝向第79-84页
        4.4.6 建筑遮阳第84-91页
        4.4.7 屋面类型第91-94页
    4.5 本章小结第94-97页
5 室内物理环境性能与能耗共同影响因素组合优化分析第97-113页
    5.1 最优化方法第97页
    5.2 多目标最优化——层次分析法第97-98页
    5.3 层次结构模型建立第98-99页
    5.4 描述标度及相对重要性判定第99-103页
        5.4.1 建筑能耗第99-100页
        5.4.2 建筑室内光环境第100-101页
        5.4.3 建筑室内热环境第101-102页
        5.4.4 建筑室内声环境第102-103页
    5.5 判断矩阵计算第103-108页
    5.6 权重数据分析第108-110页
    5.7 建筑综合指标优化设计方法第110-111页
    5.8 本章小结第111-113页
6 建筑不同功能侧重点因素集成举例第113-121页
    6.1 能耗侧重方案第113-116页
        6.1.1 判断矩阵建立与求解第113-114页
        6.1.2 权重数据分析第114-115页
        6.1.3 方案因素水平取值第115-116页
    6.2 室内光环境侧重方案第116-118页
        6.2.1 判断矩阵建立与求解第116-117页
        6.2.2 权重数据分析第117-118页
        6.2.3 方案因素水平取值第118页
    6.3 方案能耗对比分析第118-121页
7 结论和展望第121-123页
    7.1 主要结论第121-122页
    7.2 展望第122-123页
致谢第123-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29页
附录第129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墙体蓄热的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不保证小时数研究
下一篇:校园建筑节能量认证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