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收入与分配论文--农村社会保障、福利事业论文

基金支付方式视角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欺诈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目录第7-9页
插图索引第9-10页
附表索引第10-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2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3-18页
        1.2.1 国外文献综述第13-15页
        1.2.2 国内文献综述第15-18页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第18-22页
        1.3.1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3.2 研究范围界定第19-20页
        1.3.3 研究内容第20-22页
第2章 新农合基金支付方式与欺诈现状第22-31页
    2.1 新农合基金支付方式的历史演进及改革趋势第22-23页
        2.1.1 历史演进第22页
        2.1.2 改革趋势第22-23页
    2.2 新农合基金支付方式概述第23-26页
        2.2.1 基金支付方式种类第23-25页
        2.2.2 基金支付方式现状第25-26页
    2.3 新农合基金欺诈现状第26-31页
        2.3.1 新农合基金欺诈主体第26-27页
        2.3.2 新农合基金欺诈表现形式第27-31页
第3章 支付方式经济学分析第31-40页
    3.1 按项目付费方式经济学分析第31-33页
    3.2 按人头付费方式经济学分析第33-34页
    3.3 按病种付费方式经济学分析第34-36页
    3.4 总额预算制方式经济学分析第36-38页
    3.5 小结第38-40页
第4章 不同基金支付方式下的欺诈分析第40-50页
    4.1 三维度间相互关系第40页
    4.2 按项目付费方式下的欺诈分析第40-43页
        4.2.1 欺诈风险分析第41-42页
        4.2.2 欺诈主体分析第42页
        4.2.3 欺诈方式分析第42-43页
    4.3 按人头付费方式下的欺诈分析第43-44页
        4.3.1 欺诈风险分析第43-44页
        4.3.2 欺诈主体分析第44页
        4.3.3 欺诈方式分析第44页
    4.4 按病种付费方式下的欺诈分析第44-46页
        4.4.1 欺诈风险分析第45页
        4.4.2 欺诈主体分析第45页
        4.4.3 欺诈方式分析第45-46页
    4.5 总额预算制方式下的欺诈分析第46-47页
        4.5.1 欺诈风险分析第46页
        4.5.2 欺诈主体分析第46-47页
        4.5.3 欺诈方式分析第47页
    4.6 四种支付方式下的欺诈对比分析结果第47-50页
        4.6.1 欺诈风险比较结果第47-48页
        4.6.2 欺诈主体比较结果第48-49页
        4.6.3 欺诈方式比较结果第49-50页
第5章 基金支付方式视角下新农合反欺诈建议第50-54页
    5.1 推进按项目付费向总额预算制转向第50-51页
    5.2 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市场化竞争机制第51页
    5.3 建立医疗机构和经办机构预算总额谈判机制第51-52页
    5.4 规范新农合基金报销程序第52-53页
    5.5 提高信息技术对新农合反欺诈的支撑力第53-54页
结论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线虫作为痛风研究模式生物的评估研究
下一篇:锂离子电池硅/石墨/碳负极材料量化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