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生物制品药物的生产论文

改善睡眠活性成分的筛选及制剂工艺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引言第13-14页
第一章 综述第14-24页
    1.1 失眠简介第14页
    1.2 天然药物治疗失眠的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1 酸枣仁第15页
        1.2.2 茯苓第15页
        1.2.3 五味子第15-16页
        1.2.4 灵芝第16页
        1.2.5 其他第16页
    1.3 天然药物酸枣仁的研究现状第16-22页
        1.3.1 酸枣仁中的活性成分第17-18页
        1.3.2 酸枣仁的药理作用机制第18-21页
        1.3.3 酸枣仁的最新研究热点第21-22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第22-24页
        1.4.1 研究对象及意义第22-23页
        1.4.2 研究思路及内容第23-24页
第二章 改善睡眠中药活性成分的筛选第24-48页
    2.1 仪器与试剂第24-25页
        2.1.1 主要仪器第24-25页
        2.1.2 主要药品与试剂第25页
        2.1.3 实验动物第25页
    2.2 方法与结果第25-46页
        2.2.1 提取工艺条件的选择依据第25-26页
        2.2.2 酸枣仁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的确定第26-31页
        2.2.3 B药材最优提取工艺条件的确定第31-36页
        2.2.4 C药材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的确定第36-41页
        2.2.5 改善睡眠中药组合物处方筛选及最优处方剂量的考察第41-46页
    2.3 讨论第46-47页
        2.3.1 天然药物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第46页
        2.3.2 改善睡眠中药组合物的组分确定第46-47页
        2.3.3 最优组合物给药剂量的考察第47页
    2.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三章 改善睡眠微丸的制备工艺研究第48-58页
    3.1 仪器与试剂第48-49页
        3.1.1 主要仪器第48页
        3.1.2 主要药品及试剂第48-49页
    3.2 方法与结果第49-55页
        3.2.1 改善睡眠制剂工艺研究前准备第49-50页
        3.2.2 改善睡眠微丸的处方因素考察第50-52页
        3.2.3 改善睡眠微丸的工艺因素考察第52-54页
        3.2.4 改善睡眠微丸制备工艺的重现性考察第54-55页
        3.2.5 改善睡眠微丸的外观性状考察第55页
    3.3 讨论第55-56页
        3.3.1 改善睡眠微丸处方工艺的确定第55-56页
        3.3.2 改善睡眠微丸制备工艺的确定第56页
    3.4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四章 助眠微丸的初步化学成分分析及含量检测第58-73页
    4.1 仪器与试剂第58-59页
        4.1.1 主要仪器第58页
        4.1.2 主要药品与试剂第58-59页
    4.2 方法与结果第59-71页
        4.2.1 微丸中化学成分的初步鉴定第59-60页
        4.2.2 改善睡眠微丸中皂苷成分的鉴别检查第60-61页
        4.2.3 紫外分光光度法在助眠微丸定量分析中的方法学考察第61-65页
        4.2.4 HPLC法测定助眠微丸中酸枣仁皂苷A的含量第65-71页
    4.3 讨论第71-72页
        4.3.1 紫外分光光度法在定量分析中的方法学考察第71页
        4.3.2 HPLC法测定助眠微丸中酸枣仁皂苷A的含量第71-72页
    4.4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五章 微丸的药效评价第73-79页
    5.1 仪器与试剂第73-74页
        5.1.1 主要仪器第73页
        5.1.2 主要药品与试剂第73-74页
        5.1.3 实验动物第74页
    5.2 方法与结果第74-77页
        5.2.1 助眠微丸对PCPA致失眠小鼠模型的药效分析第74-76页
        5.2.2 助眠微丸对小鼠自主活动情况的考察第76-77页
    5.3 讨论第77-78页
        5.3.1 小鼠失眠模型建立的方法考察第77-78页
        5.3.2 助眠微丸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第78页
    5.4 本章小结第78-79页
全文总结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7页
致谢第87-88页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或完成的论文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阿霉素磁靶向光敏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在肿瘤光热—化疗联合治疗中的应用
下一篇:基于分子光谱技术的浓香型白酒基酒品质检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