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1.2.1 国外物流协同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物流协同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述评 | 第15-16页 |
1.3 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7-19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2 存在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2章 区域物流协同的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2.1 区域物流理论 | 第19页 |
2.2 协同学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2.2.1 系统协同学理论 | 第19页 |
2.2.2 协同学基本原理 | 第19-20页 |
2.3 物流协同度的定义 | 第20页 |
2.4 京津冀物流发展的协同要素 | 第20-23页 |
第3章 京津冀物流发展协同度的实证分析 | 第23-32页 |
3.1 京津冀物流发展协同度评价的指标选取 | 第23-25页 |
3.1.1 指标的选取原则 | 第23页 |
3.1.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3-25页 |
3.2 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框架构建 | 第25-26页 |
3.2.1 灰色关联度方法综合评价的基本计算步骤 | 第25-26页 |
3.3 京津冀物流发展协同度的测算 | 第26-30页 |
3.3.1 确定最优参考数列 | 第26-27页 |
3.3.2 灰色关联度方法的计算 | 第27-30页 |
3.4 京津冀物流发展协同度的综合评价 | 第30-32页 |
第4章 物流协同发展下河北省物流重点城市的界定 | 第32-40页 |
4.1 物流重点城市的定义 | 第32页 |
4.2 物流重点城市的界定 | 第32-40页 |
4.2.1 界定河北省物流重点城市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3-35页 |
4.2.2 数据的处理 | 第35-40页 |
第5章 提升京津冀物流发展协同度的对策建议 | 第40-44页 |
5.1 政府扶持物流业发展,促进物流政策的协同发展 | 第40页 |
5.2 加快物流产业转移,促进物流产业协同发展 | 第40-41页 |
5.3 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交通运输协同发展 | 第41-42页 |
5.4 加强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创新建设,促进物流服务协同发展 | 第42页 |
5.5 重视创新型物流人才的培养,促进物流人才的协同发展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附录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