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细观混凝土模型的时间逆转损伤成像方法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混凝土的超声检测 | 第13-15页 |
1.2.1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的国外发展及现状 | 第13-14页 |
1.2.2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的国内发展及现状 | 第14-15页 |
1.3 时间逆转技术的发展 | 第15-16页 |
1.4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6-21页 |
1.4.1 混凝土细观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16-20页 |
1.4.2 时间逆转模型的实现 | 第20-21页 |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细观模型的建立及时间逆转成像理论 | 第23-36页 |
2.1 二维随机骨料模型的生成 | 第23-26页 |
2.1.1 混凝土骨料级配理论 | 第23页 |
2.1.2 混凝土骨料投放理论 | 第23-26页 |
2.2 混凝土结构缺陷类型分析 | 第26-27页 |
2.2.1 混凝土结构表层缺陷 | 第26页 |
2.2.2 混凝土结构内部缺陷 | 第26-27页 |
2.3 混凝土超声检测原理 | 第27-28页 |
2.4 时间逆转成像理论 | 第28-30页 |
2.4.1 正向检测 | 第28页 |
2.4.2 逆时成像 | 第28-29页 |
2.4.3 成像条件 | 第29-30页 |
2.5 信号处理方法 | 第30-35页 |
2.5.1 时域分析 | 第30-31页 |
2.5.2 时频分析 | 第31-3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数值仿真及损伤成像 | 第36-52页 |
3.1 正向检测 | 第36-40页 |
3.1.1 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36-38页 |
3.1.2 激励信号 | 第38页 |
3.1.3 损伤散射信号的提取 | 第38-40页 |
3.2 逆时加载 | 第40-42页 |
3.3 损伤成像方法研究 | 第42-46页 |
3.3.1 全时域最大场量值成像 | 第42-43页 |
3.3.2 峰值时刻波场成像法 | 第43-45页 |
3.3.3 基于小波变换峰值时刻波场成像法 | 第45-46页 |
3.4 关于等效参数取值及成像精度的讨论 | 第46-50页 |
3.4.1 等效参数取值对损伤定位结果的影响 | 第46-48页 |
3.4.2 关于定位精度的讨论 | 第48-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时间逆转损伤成像法实验研究 | 第52-60页 |
4.1 实验平台的搭建 | 第52-57页 |
4.1.1 试件的制备 | 第52-53页 |
4.1.2 实验仪器 | 第53-54页 |
4.1.3 实验获取损伤散射信号 | 第54-57页 |
4.2 实验数据逆时加载 | 第57-58页 |
4.3 损伤成像 | 第58-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5.1 文章总结 | 第60-61页 |
5.2 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9页 |
课题来源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