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众筹平台中的锚定效应研究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14页 | 
| 1.2.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 1.2.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1.3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1.4 论文的创新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6-27页 | 
| 2.1 互联网金融概述 | 第16-17页 | 
| 2.1.1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 第17页 | 
| 2.1.2 互联网金融的特性及分类 | 第17页 | 
| 2.2 互联网股权众筹概述 | 第17-21页 | 
| 2.2.1 互联网众筹的定义 | 第18页 | 
| 2.2.2 互联网众筹的分类 | 第18-19页 | 
| 2.2.3 互联网股权众筹的定义 | 第19页 | 
| 2.2.4 互联网股权众筹的特性 | 第19-21页 | 
| 2.3 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 | 第21-23页 | 
| 2.3.1 股权结构的概述 | 第21-22页 | 
| 2.3.2 传统金融中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关系 | 第22-23页 | 
| 2.4 “锚定效应”概述 | 第23-25页 | 
| 2.4.1 “锚定效应”的含义 | 第24页 | 
| 2.4.2 “锚定效应”的生成机制 | 第24-25页 | 
| 2.5 互联网股权众筹中股权结构的“锚”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理论分析 | 第27-35页 | 
| 3.1 演化博弈论概述 | 第27-28页 | 
| 3.1.1 传统博弈论 | 第27页 | 
| 3.1.2 演化博弈论 | 第27-28页 | 
| 3.2 互联网股权众筹“锚定”的确定 | 第28-31页 | 
| 3.2.1 “锚定效应”的形成条件 | 第28-29页 | 
| 3.2.2 互联网股权众筹的“锚”是怎么形成? | 第29-31页 | 
| 3.3 互联网股权众筹平台的“锚定效应” | 第31-35页 | 
| 3.3.1 博弈关系的描述 | 第31-32页 | 
| 3.3.2 模型的建立 | 第32-33页 | 
| 3.3.3 模型的结果分析 | 第33-35页 | 
| 第四章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 第35-47页 | 
| 4.1 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实证检验结果 | 第35-39页 | 
| 4.1.1 数据与样本选取 | 第35页 | 
| 4.1.2 变量选择与模型建立 | 第35-36页 | 
| 4.1.3 模型建立 | 第36页 | 
| 4.1.4 实证结果分析 | 第36-39页 | 
| 4.2 “锚定效应”的分析与检验 | 第39-45页 | 
| 4.2.1 “锚定值”的确定和检验 | 第39页 | 
| 4.2.2 变量的选择和度量 | 第39-40页 | 
| 4.2.3 研究程序和实证模型构建 | 第40-41页 | 
| 4.2.4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1-45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7-51页 | 
| 5.1 研究结论 | 第47-48页 | 
| 5.2 政策建议 | 第48-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 作者简介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