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春光油田复杂油水层测井解释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1.3 春光油田地质概况第11-13页
        1.3.1 构造特征第11页
        1.3.2 地质特征第11-13页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3-15页
        1.4.1 研究内容第13-15页
        1.4.2 技术路线第15页
    1.5 论文的工作量第15-17页
第2章 岩石物理实验研究第17-26页
    2.1 岩心归位第17-19页
    2.2 岩电实验分析第19-21页
        2.2.1 孔隙度指数与岩性指数m、a的确定第19-20页
        2.2.2 饱和度指数与岩性指数n、b的确定第20-21页
    2.3 油水相对渗透率特征第21-22页
        2.3.1 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第21-22页
        2.3.2 两相流渗流特征分析第22页
    2.4 压汞试验分析第22-26页
        2.4.1 毛管压力曲线特征第23-24页
        2.4.2 孔隙结构分析第24-26页
第3章 储层岩性识别与四性关系研究第26-49页
    3.1 复杂岩性识别第26-40页
        3.1.1 岩石成分分析第26-27页
        3.1.2 岩性类别分析第27-29页
        3.1.3 常规测井曲线响应特征法识别岩性第29-31页
        3.1.4 交会图技术识别岩性第31-33页
        3.1.5 复杂岩性定量法识别岩性第33-34页
        3.1.6 利用电成像资料识别岩性第34-38页
        3.1.7 岩性识别效果第38-40页
    3.2 “四性”关系研究第40-49页
        3.2.1 岩性与物性关系第40-43页
        3.2.2 岩性与含油性关系第43-44页
        3.2.3 物性与含油性关系第44-46页
        3.2.4 电性与含油性关系第46-47页
        3.2.5 岩性与电性的关系第47-48页
        3.2.6 储层综合评价第48-49页
第4章 储层参数解释模型第49-57页
    4.1 储层参数解释模型的建立第49-54页
        4.1.1 泥质含量计算模型第49-50页
        4.1.2 地层水电阻率的确定第50-51页
        4.1.3 孔隙度测井解释模型第51-52页
        4.1.4 渗透率测井解释模型第52-53页
        4.1.5 饱和度测井解释模型研究第53-54页
    4.2 解释模型精度验证第54-57页
第5章 储层流体性质识别第57-70页
    5.1 标准油水层的测井响应特征第57页
    5.2 常规测井流体性质识别技术第57-60页
        5.2.1 应用电阻率增大系数法判别油水层第57-58页
        5.2.2 曲线重叠法识别油水层第58-60页
        5.2.3 利用饱和度法识别油水层第60页
    5.3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流体性质识别技术第60-65页
        5.3.1 径向侵入特征法识别油水层第60-61页
        5.3.2 增强型径向特征法识别油水层第61-62页
        5.3.3 纵向电阻率差异法辨别油水层第62-63页
        5.3.4 定量计算含水饱和度径向剖面辨别油水层第63-65页
    5.4 测井解释标准建立第65-70页
        5.4.1 沙湾组测井解释标准第65-67页
        5.4.2 古近系测井解释标准第67-68页
        5.4.3 白垩系测井解释标准第68页
        5.4.4 侏罗系测井解释标准第68-70页
第6章 应用实例与效果分析第70-76页
第7章 结论与建议第76-77页
    7.1 结论第76页
    7.2 建议第76-77页
致谢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牛地气田奥陶系风化壳马五5亚段储层特征研究
下一篇:蜀南地区邓井关构造邓探1井单井综合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