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风俗习惯论文--中国风俗习惯论文

从丧葬仪式看村落文化的涵化--对一个多民族村寨丧葬仪式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一、绪论第8-16页
 (一) 民俗学的丧葬仪式第8-10页
 (二) 本文研究途径的创新第10-13页
  1、从丧葬仪式透视文化涵化的视角第10-11页
  2、多民族聚居村寨的丧葬仪式研究第11-13页
 (三) 田野点的选择——宝坪村对研究文化涵化和文化重构的特殊价值第13-16页
二、宝坪村——多元文化力量相互整合的丧葬习俗空间第16-36页
 (一) 一个丧葬仪式的调查个案第16-17页
 (二) 多元的文化关系场域第17-29页
  1、彝族乡堂人、纳西、藏等多民族和谐相融的社会第17-21页
  2、神圣的自然第21-29页
   (1) 在集体祭祀中不同民族的神圣空间的营构第22-25页
   (2) 对祖先祭祀空间的营构第25-29页
    a、彝族乡堂人神圣的主屋第25-28页
    b、其它民族对祖先崇拜空间的营构第28-29页
 (三) 特殊的丧葬习俗空间第29-36页
  1、丧葬习俗的衍生文化空间第29-31页
   (1) 六个不同民族的集团的集聚空间第30页
   (2) 重新确认和巩固人伦关系的观念空间第30-31页
   (3) 对道德意识进行传导灌输的教化空间第31页
  2、彝族乡堂人和纳西族的文化涵化对丧葬习俗空间的影响第31-36页
   (1) 世代相传的“送灵路径”第31-33页
   (2) “停灵”仪式空间的相互映射第33-36页
三、宝坪村丧葬习俗中的文化关系研究第36-47页
 (一) “朵兮薄”——村寨各族共同的巫师第36-37页
 (二) “回归”观念在宝坪丧葬仪式上的多重体现第37-43页
  1、“换灵”仪式的表演意义第37-39页
  2、“开路鸡”与“给羊子”的文化互译第39-40页
  3、“经幡杆”和“孝子旗”的相互补充第40-43页
 (三) 丧葬宴席中酒与仪式的传通第43-47页
  1、丧葬仪式的交流与转换第43-44页
  2、丧葬宴席与家族、社区、族群关系的传通与构建第44-45页
  3、酒——丧葬仪式中文化关系的另一种表达第45-47页
四、彝族乡堂人《教路经》演述场域中的文化关系研究第47-53页
 (一) 从“教路经”中看纳西、彝、藏的共同渊源第47-48页
 (二) 强调教化功能的普适性文本第48-50页
 (三) 参与性极强的集体演述第50-53页
五、结论第53-55页
附录第55-59页
 一、宝坪村的村落神圣空间(图)第55-56页
 二、宝坪村丧葬仪式(图)第56-59页
参考资料第59-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少数民族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研究--以师宗县五龙壮族乡为例
下一篇:石柱土家族风物传说的民俗内涵及族群认同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