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引言 | 第12-14页 |
2 文献回顾 | 第14-24页 |
2.1 钠欲的产生及重要性 | 第14-16页 |
2.1.1 钠欲调控模式 | 第14-15页 |
2.1.2 钠欲诱导方案 | 第15-16页 |
2.2 咸味觉感受功能 | 第16-19页 |
2.2.1 味觉的一般特性 | 第16-17页 |
2.2.2 咸味觉感受机制 | 第17-18页 |
2.2.3 咸味觉信息传导通路 | 第18-19页 |
2.3 与钠欲调控相关的中枢核团 | 第19-24页 |
2.3.1 杏仁中央核在钠欲调控机制中的作用 | 第19-22页 |
2.3.2 孤束核在钠欲调控机制中的作用 | 第22-24页 |
3 实验一CeA对慢性脱钠大鼠摄钠行为的调控研究 | 第24-34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8页 |
3.1.1 实验动物 | 第24页 |
3.1.2 主要实验仪器和软件 | 第24-25页 |
3.1.3 主要药品 | 第25页 |
3.1.4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25-26页 |
3.1.5 动物分组及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3.1.6 CeA损毁术 | 第27-28页 |
3.1.7 组织学鉴定 | 第28页 |
3.1.8 数据分析 | 第28页 |
3.2 结果 | 第28-32页 |
3.2.1 组织学定位分析 | 第28-29页 |
3.2.2 低钠饮食诱导慢性脱钠对大鼠钠欲的影响 | 第29-30页 |
3.2.3 损毁CeA对慢性脱钠大鼠钠欲的影响 | 第30-32页 |
3.3 讨论 | 第32-33页 |
3.4 小结 | 第33-34页 |
4 实验二醛固酮敏感神经元(HSD2神经元)参与大鼠钠欲激活活动 | 第34-40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7页 |
4.1.1 实验动物 | 第34页 |
4.1.2 主要实验仪器和软件 | 第34页 |
4.1.3 主要药品 | 第34页 |
4.1.4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34-35页 |
4.1.5 动物分组及实验方法 | 第35页 |
4.1.6 CeA损毁术 | 第35页 |
4.1.7 灌流、取材、固定和切片 | 第35-36页 |
4.1.8 HSD2受体免疫荧光染色 | 第36页 |
4.1.9 实验结果观察 | 第36页 |
4.1.10 数据分析 | 第36-37页 |
4.2 结果 | 第37-38页 |
4.2.1 组织学鉴定 | 第37页 |
4.2.2 数据结果 | 第37-38页 |
4.3 讨论 | 第38-39页 |
4.4 小结 | 第39-40页 |
5 实验三CeA对NTS内醛固酮敏感神经元的调控以及γ-氨基丁酸(GABA)递质可能扮演的角色 | 第40-48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4页 |
5.1.1 实验动物 | 第40页 |
5.1.2 主要药品 | 第40页 |
5.1.3 主要实验仪器和软件 | 第40页 |
5.1.4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40-41页 |
5.1.5 NTS插管及脑内微量注射 | 第41页 |
5.1.6 慢性脱钠模型的建立 | 第41-42页 |
5.1.7 灌流、取材、固定和切片 | 第42页 |
5.1.8 CeA内FG与GABA受体免疫荧光双标染色 | 第42-43页 |
5.1.9 NTS内HSD2与GABAA受体免疫荧光双标染色 | 第43页 |
5.1.10 实验结果观察 | 第43-44页 |
5.2 结果 | 第44-46页 |
5.2.1 组织学定位分析 | 第44页 |
5.2.2 免疫荧光法结果图 | 第44-46页 |
5.3 讨论 | 第46页 |
5.4 小结 | 第46-4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8-49页 |
6.1 结论 | 第48页 |
6.2 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7页 |
文献综述 | 第57-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附录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