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宗教论文--佛教论文--对佛教的分析和研究论文

《究竟一乘宝性论》如来藏思想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7-14页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7-11页
        (一) 如来藏学研究现状第7-8页
        (二) 分析个别经典中的如来藏思想第8页
        (三) “批判佛教”对如来藏的批判第8-9页
        (四) 从藏识角度研究如来藏第9页
        (五) 汉藏佛教中如来藏思想之比较第9页
        (六) 佛教的如来藏与印度教“梵我”的比较研究第9-10页
        (七) 梳理和总结印度和汉藏佛教如来藏思想第10-11页
    二、研究意义与创新第11-12页
    三、研究思路第12-13页
    四、研究方法与不足之处第13-14页
        (一) 文本解读法与文献研究法第13页
        (二) 思想史的研究方法第13页
        (三) 论文不足之处第13-14页
第一章 如来藏源流考第14-19页
    第一节 原始及部派佛教中的心性染净思想第14-15页
    第二节 大乘法性意义上的心性清净说第15-16页
    第三节 识性意义上的心性清净说第16-17页
    第四节 瑜伽学派思想上的心性清净说第17-19页
第二章 《究竟一乘宝性论》如来藏主题解析第19-37页
    第一节 《究竟一乘宝性论》概述第19-20页
        一、《究竟一乘宝性论》及其作者第19页
        二、《究竟一乘宝性论》其名第19-20页
        三、《究竟一乘宝性论》的文本及结构特点第20页
    第二节 《究竟一乘宝性论》如来藏七主题详述第20-37页
        一、成佛的基础——佛法僧第21-26页
        二、有垢真如——如来藏第26-32页
        三、无垢真如——菩提第32-35页
        四、成佛之缘——功德、事业与信仰第35-37页
第三章 《究竟一乘宝性论》如来藏要义探究第37-44页
    第一节 《究竟一乘宝性论》中如来藏之清净义第37-41页
        一、本来清净第39页
        二、杂垢清净第39-40页
        三、离垢清净第40-41页
    第二节 《究竟一乘宝性论》中如来藏之空义第41-44页
        一、空如来藏第41-42页
        二、不空如来藏第42页
        三、空智第42-44页
第四章 《究竟一乘宝性论》如来藏之转染成净议第44-52页
    第一节 修如来藏功德第44-48页
        一、佛境与众生境第44-45页
        二、众生境依佛境而起第45-47页
        三、修慈悲心转众生境为佛境第47-48页
    第二节 修如来藏净心第48-52页
        一、自性清净心的寂与觉第48页
        二、修清净心转染成净第48-49页
        三、修如来藏净心的现实意义第49-52页
结语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致谢第57-58页
个人简介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俄文文献中的俄国阿勒泰领馆相关问题
下一篇:鄂尔多斯蒙古族祝颂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