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前言 | 第13-15页 |
文献回顾 | 第15-22页 |
第一部分 偏头痛预防药物耐受性的Meta分析 | 第22-33页 |
1 方法 | 第22-24页 |
1.1 文献检索 | 第22页 |
1.2 纳入标准 | 第22-23页 |
1.3 排除标准 | 第23页 |
1.4 文献质量评价 | 第23页 |
1.5 评价指标 | 第23页 |
1.6 数据提取 | 第23页 |
1.7 统计学方法 | 第23-24页 |
2 结果 | 第24-31页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第24页 |
2.2 纳入RCT研究的基本特征及文献质量评价 | 第24-26页 |
2.3 耐受性评价 | 第26-31页 |
2.3.1 托吡酯 | 第26-28页 |
2.3.2 丙戊酸钠 | 第28-29页 |
2.3.3 氟桂利嗪 | 第29-30页 |
2.3.4 普萘洛尔 | 第30-31页 |
3 讨论 | 第31-33页 |
第二部分 丹珍头痛胶囊预防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真实世界研究 | 第33-49页 |
1 试验设计 | 第33-38页 |
1.1 真实世界研究设计及试验流程图 | 第33页 |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 第33-34页 |
1.2.1 纳入标准 | 第33页 |
1.2.2 排除标准 | 第33-34页 |
1.3 诊断与治疗标准 | 第34-36页 |
1.3.1 偏头痛诊断标准 | 第34-35页 |
1.3.2 偏头痛预防性治疗标准 | 第35-36页 |
1.4 分组及干预措施 | 第36页 |
1.5 数据收集方式-头痛日记APP | 第36-38页 |
1.6 样本量计算 | 第38页 |
2 方法 | 第38-39页 |
2.1 评价指标 | 第38-39页 |
2.1.1 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 | 第38页 |
2.1.2 主要疗效指标 | 第38页 |
2.1.3 次要疗效指标 | 第38-39页 |
2.1.4 安全性指标 | 第39页 |
2.2 统计方法 | 第39页 |
3 前期实验结果 | 第39-45页 |
3.1 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 第39-44页 |
3.1.1 一般资料分析 | 第39-41页 |
3.1.2 临床特征分析 | 第41-44页 |
3.2 药物疗效对比 | 第44-45页 |
3.2.1 主要疗效指标比较 | 第44页 |
3.2.2 次要疗效指标比较 | 第44-45页 |
3.2.3 安全性指标 | 第45页 |
4 讨论 | 第45-49页 |
小结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9页 |
附录 | 第59-60页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