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引言 | 第14-16页 |
一、设区的市地方人大立法公众参与制度的内涵 | 第16-23页 |
(一)设区的市地方人大立法公众参与的概念 | 第16-19页 |
1、地方立法的概念 | 第16-17页 |
2、设区的市的概念 | 第17-18页 |
3、立法中公众参与的概念 | 第18-19页 |
(二)设区的市地方人大立法公众参与的价值和意义 | 第19-21页 |
1、弥补设区的市地方人大立法能力的短板 | 第19页 |
2、促进设区的市地方人大立法的民主性 | 第19-20页 |
3、提高设区的市地方人大立法的质量 | 第20页 |
4、防止设区的市地方人大立法的部门保护主义 | 第20-21页 |
(三)建立设区的市地方人大立法公众参与的可行性 | 第21-23页 |
1、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 第21页 |
2、社会经济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 | 第21-22页 |
3、公民参与意识的提高提供了群众基础 | 第22-23页 |
二、设区的市地方人大立法公众参与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23-28页 |
(一)人民主权理论 | 第23-24页 |
(二)参与民主理论 | 第24-26页 |
(三)协商民主理论 | 第26-28页 |
三、设区的市地方人大立法公众参与制度的现状分析 | 第28-39页 |
(一)设区的市地方人大立法公众参与制度的现状 | 第28-29页 |
(二)设区的市地方人大立法公众参与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4页 |
1、公众参与积极性不高 | 第30-31页 |
2、公众获取信息不充分 | 第31-32页 |
3、公众参与立法活动缺乏可操作性 | 第32页 |
4、公众参与民主性不理想 | 第32-34页 |
(三)设区的市地方人大立法公众参与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4-39页 |
1、公众参与立法理念缺失 | 第34-35页 |
2、立法信息公开不充分,公众参与立法宣传不到位 | 第35页 |
3、公众参与设区的市地方人大立法活动的制度保障不健全 | 第35-37页 |
4、在设区的市人大立法过程中过于倚重地方政府 | 第37-39页 |
四、国外立法公众参与制度的经验借鉴和启示 | 第39-49页 |
(一)国外立法公众参与制度的经验 | 第39-44页 |
1、美国立法公众参与制度的经验 | 第39-41页 |
2、瑞士公众立法创制权制度的经验 | 第41-42页 |
3、日本立法公众参与制度的经验 | 第42-44页 |
(二)国外立法公众参与制度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44-49页 |
1、培养公民立法参与意识 | 第44-45页 |
2、培育公众立法参与文化 | 第45-46页 |
3、发挥社会团体在公众参与立法中的作用 | 第46-47页 |
4、发挥媒体在公众参与立法中的作用 | 第47-49页 |
五、完善设区的市地方人大立法公众参与制度的建议 | 第49-55页 |
(一)建立开放的立法项目征集制度 | 第49-50页 |
(二)建立广泛的立法信息公开制度 | 第50-51页 |
(三)建立多元的立法过程协商制度 | 第51-52页 |
(四)建立公开的立法内容听证制度 | 第52-53页 |
(五)建立常态化的立法专家论证制度 | 第53-54页 |
(六)建立科学的立法评估清理制度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个人简况 | 第60-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