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9页 |
1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关系 | 第9-20页 |
1.1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关系定位 | 第12-16页 |
1.1.1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平行关系 | 第13页 |
1.1.2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垂直关系 | 第13-16页 |
1.2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在解决行政争议上的优劣 | 第16-18页 |
1.2.1 从行政角度来看 | 第16-17页 |
1.2.2 从司法机关性质看 | 第17-18页 |
1.2.3 从相对人角度看 | 第18页 |
1.3 理顺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两者关系及其发展趋势 | 第18-20页 |
2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衔接的现状分析 | 第20-27页 |
2.1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衔接的立法现状 | 第20-23页 |
2.1.1 关于争议双方是否可以委托代理人的规定 | 第20页 |
2.1.2 关于受理期限的规定 | 第20页 |
2.1.3 关于被申请人拒绝答复的规定 | 第20-21页 |
2.1.4 第三人的权利保护的规定 | 第21页 |
2.1.5 关于审理依据的规定 | 第21页 |
2.1.6 行政复议前置情况下的被告问题 | 第21-22页 |
2.1.7 关于调解的规定 | 第22页 |
2.1.8 关于涉外内容的规定 | 第22页 |
2.1.9 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 | 第22-23页 |
2.2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衔接在实践中的检讨 | 第23-27页 |
2.2.1 两者适用法律上的脱钩 | 第23页 |
2.2.2 复议终局裁决与司法终审的脱钩 | 第23-24页 |
2.2.3 审查范围的脱钩 | 第24页 |
2.2.4 认定当事人资格的脱钩 | 第24-25页 |
2.2.5 行政复议范围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脱钩 | 第25-27页 |
3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衔接的立法例及其给予我国的启示 | 第27-36页 |
3.1 相关国家的立法例 | 第27-31页 |
3.1.1 美国的立法例 | 第27-28页 |
3.1.2 德国的立法例 | 第28-30页 |
3.1.3 法国的立法例 | 第30-31页 |
3.1.4 日本的立法例 | 第31页 |
3.2 国外立法例给予我国的启示 | 第31-36页 |
3.2.1 司法最终裁决原则 | 第32-33页 |
3.2.2 设置标准明确 | 第33页 |
3.2.3 行政与司法相互配合保障公民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 第33-34页 |
3.2.4 权利有效救济、目标设置的正当 | 第34-36页 |
4 完善我国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衔接的思考 | 第36-45页 |
4.1 扩大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 第36-38页 |
4.2 取消行政复议的终局模式,落实司法最终裁决原则 | 第38-40页 |
4.3 扩充行政诉讼的审查原则 | 第40-41页 |
4.4 扩大行政复议前置时的行政复议期限 | 第41-42页 |
4.5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行政法院 | 第42-43页 |
4.6 明确列举复议前置型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