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各种船舶论文--工程船论文--挖泥船、碎石船、抛石船论文

绞吸式挖泥船绞刀架载荷计算和强度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2页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挖泥船的分类第14-16页
    1.3 绞吸式挖泥船简介第16-19页
        1.3.1 总则第16-18页
        1.3.2 绞吸式挖泥船的发展历史第18-19页
        1.3.3 绞吸式挖泥船的应用领域第19页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9-21页
        1.4.1 国内绞吸式挖泥船的发展情况第19-20页
        1.4.2 国外绞吸式挖泥船的发展情况第20-21页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21-22页
第二章 绞吸式挖泥船的工作原理第22-31页
    2.1 绞吸式挖泥船的总布置概况第22-23页
    2.2 绞吸式挖泥船的主要设备第23-28页
        2.2.1 挖泥装置第23-26页
        2.2.2 排泥装置第26页
        2.2.3 定位装置第26-28页
        2.2.4 辅助装置第28页
    2.3 绞吸式挖泥船的工作方式第28-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二维切削理论第31-56页
    3.1 绞刀头及其工作方式第31-35页
        3.1.1 绞刀头简介第31-33页
        3.1.2 切削过程分析第33-35页
    3.2 二维切削理论第35-43页
        3.2.1 基本参数第35-38页
        3.2.2 力的平衡方程第38-39页
        3.2.3 切削理论算法第39-43页
    3.3 切削力的计算第43-50页
        3.3.1 直立圆柱绞刀切削力的计算第43-45页
        3.3.2 球锥形绞刀切削力计算第45-47页
        3.3.3 单片刀臂所受切削力的计算第47-48页
        3.3.4 整个绞刀头所受切削力的计算第48-50页
    3.4 经验值算法计算切削力第50-51页
    3.5 切削力的对比第51-54页
        3.5.1 已知参数第51-52页
        3.5.2 切削理论的结果第52-53页
        3.5.3 经验公式的结果第53-54页
        3.5.4 结果对比第54页
    3.6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四章 绞刀架系统的载荷分析第56-75页
    4.1 工作工况第56-63页
        4.1.1 系统受力分析第56-58页
        4.1.2 工况1——水平悬吊状态第58-59页
        4.1.3 工况2——15m 挖深状态第59-60页
        4.1.4 工况3——25m 挖深状态第60-61页
        4.1.5 计算实例与分析第61-63页
    4.2 定位工况第63-73页
        4.2.1 坐标系的建立第64-65页
        4.2.2 环境因素第65页
        4.2.3 风载荷的计算第65-68页
        4.2.4 流载荷的计算第68-71页
        4.2.5 波浪载荷的计算第71-73页
    4.3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五章 绞刀架结构的强度分析第75-87页
    5.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75-79页
        5.1.1 模型的建立第75-78页
        5.1.3 模型参数第78-79页
    5.2 载荷加载和边界条件第79-80页
        5.2.1 载荷的施加第79页
        5.2.2 边界条件第79-80页
    5.3 材料参数第80页
    5.4 计算结果与分析第80-84页
        5.4.1 工况1——水平悬吊状态第80-81页
        5.4.2 工况2——15m 挖深状态第81-82页
        5.4.3 工况3——25m 挖深状态第82-83页
        5.4.4 工况4——定位工况第83页
        5.4.5 结果分析第83-84页
    5.5 动载荷分析第84-86页
    5.6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六章 绞刀架耳轴及其支撑结构的响应分析第87-98页
    6.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87-92页
        6.1.1 耳轴模型的建立第87-88页
        6.1.2 支撑结构模型的建立第88-92页
        6.1.3 模型参数第92页
    6.2 载荷和边界条件第92-93页
        6.2.1 载荷的施加第92页
        6.2.2 边界条件第92-93页
    6.3 计算结果与分析第93-96页
        6.3.1 工况1——水平悬吊状态第93-94页
        6.3.2 工况2——15m 挖深状态第94页
        6.3.3 工况3——25m 挖深状态第94-95页
        6.3.4 工况4——定位工况第95页
        6.3.5 结果分析第95-96页
    6.4 本章小结第96-98页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第98-101页
    7.1 主要研究工作及总结第98-100页
        7.1.1 主要研究工作第98-99页
        7.1.2 本文主要结论第99-100页
    7.2 研究工作展望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5页
附录第105-131页
    附录1 绞刀架应力应变云图第105-123页
    附录2 耳轴及其支撑结构应力应变云图第123-131页
致谢第131-13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迎浪船舶参数横摇的理论研究
下一篇:太阳能低温热水采暖系统在拉萨地区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