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保密与通信安全论文--理论论文

公钥密码中签密技术若干问题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目录第4-6页
符号说明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7-11页
    1.1 密码学与信息安全的介绍第7-8页
    1.2 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第8-9页
    1.3 研究成果第9页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第9-11页
第2章 预备知识第11-19页
    2.1 数学的相关知识第11-14页
        2.1.1 群和域第11-12页
        2.1.2 椭圆曲线第12-13页
        2.1.3 离散对数问题第13页
        2.1.4 双线性映射的基本概念第13-14页
    2.2 密码学的相关知识第14-18页
        2.2.1 密码学概述第14-15页
        2.2.2 公钥密码体制第15-16页
        2.2.3 有限域上椭圆曲线公钥密码体制第16-17页
        2.2.4 利用双线性对的基于身份的数字签名第17-18页
    2.3 本章小结第18-19页
第3章 签密方案的改进第19-25页
    3.1 签密方案模型第19页
    3.2 签密技术发展情况第19-20页
    3.3 Zheng的签密方案第20-22页
        3.3.1 方案的介绍第20-21页
        3.3.2 效率分析第21-22页
        3.3.3 安全性分析第22页
    3.4 Zheng方案的改进第22-24页
        3.4.1 方案的介绍第22-23页
        3.4.2 效率分析第23页
        3.4.3 安全性分析第23-24页
    3.5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4章 基于身份的签密第25-30页
    4.1 基于身份的签密技术的发展第25-26页
    4.2 基于身份的签密方案的形式化定义第26页
    4.3 基于身份的签密方案的安全性定义第26-27页
    4.4 基于身份的无需可信中心的签密方案第27-29页
        4.4.1 签密方案的介绍第27-29页
        4.4.2 安全性分析第29页
    4.5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5章 基于身份的代理签密方案第30-37页
    5.1 代理签名体制的内容及发展状况第30-31页
    5.2 基于身份的代理签密方案的基本结构第31-32页
    5.3 已有的基于身份的代理签密方案的分析第32-34页
        5.3.1 方案的介绍第32-33页
        5.3.2 安全性分析第33-34页
    5.4 改进方案的介绍与分析第34-36页
        5.4.1 改进方案的介绍第34-35页
        5.4.2 安全性分析第35-36页
        5.4.3 效率分析第36页
    5.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结论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4页
致谢第44-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nalysis of Control Transfer Function of Guided Missile
下一篇:脂肪干细胞复合壳聚糖—胶原—硫酸软骨素多孔支架体外成软骨能力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