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生产管理论文

知识创新与后发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1章 导论第11-24页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1-14页
        1.1.1 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集中表征第11-12页
        1.1.2 探索后发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一般模式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第12页
        1.1.3 知识创新重塑着分工格局,区域经济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第12-13页
        1.1.4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化解当前中国经济运行风险的现实要求第13-14页
    1.2 研究范围界定第14-20页
        1.2.1 经济区域第15页
        1.2.2 知识和信息第15-17页
        1.2.3 经济机制第17-18页
        1.2.4 经济发展模式第18-20页
    1.3 研究方法第20页
    1.4 研究思路和框架结构第20-22页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22-24页
        1.5.1 创新点第22页
        1.5.2 不足之处第22-24页
第2章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基础第24-37页
    2.1 产业结构调整理论第24-26页
        2.1.1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变理论第24-25页
        2.1.2 罗斯托的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论第25页
        2.1.3 筱原三代平的两基准理论和"动态比较费用"理论第25-26页
    2.2 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第26-29页
        2.2.1 赤松要的"雁行形态理论"第26-27页
        2.2.2 产品循环发展模式第27-28页
        2.2.3 同时开发发展模式第28页
        2.2.4 跳跃式发展模式第28-29页
    2.3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问题研究现状第29-37页
        2.3.1 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第29-30页
        2.3.2 各影响因素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系第30-32页
        2.3.3 主导产业选择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第32-33页
        2.3.4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机制过程的研究第33-35页
        2.3.5 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第35-37页
第3章 知识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机制第37-61页
    3.1 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和表现形态第37-39页
        3.1.1 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第37-38页
        3.1.2 产业结构优化的表现形态第38-39页
    3.2 知识创新与知识创新源第39-43页
        3.2.1 知识创新的内涵与特征第39-41页
        3.2.2 知识创新源的生成机制第41-42页
        3.2.3 知识创新源的存在形式第42-43页
    3.3 产业结构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的比较分析第43-51页
        3.3.1 供给因素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机制第44-47页
        3.3.2 消费需求因素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机制第47-48页
        3.3.3 经济环境因素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机制第48-51页
    3.4 知识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机制第51-57页
        3.4.1 知识创新作用于产业结构的传导途经第51-55页
        3.4.2 知识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机制第55-57页
    3.5 知识扩散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机制第57-61页
        3.5.1 知识扩散对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意义第57-58页
        3.5.2 知识传播扩散的途径和形式第58-59页
        3.5.3 知识扩散与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机制第59-61页
第4章 开放经济条件下后发区域产业结构演化的一般模式第61-73页
    4.1 后发区域和开放经济环境分析第61-64页
        4.1.1 区域产业演进系统构成第61-62页
        4.1.2 封闭经济条件下区域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的障碍第62-63页
        4.1.3 实行对外开放对后发区域的影响第63-64页
    4.2 后发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路径选择第64-66页
        4.2.1 后发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技术创新战略序列第64-65页
        4.2.2 后发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对外贸易战略序列第65-66页
    4.3 开放经济条件下后发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过程第66-70页
        4.3.1 开放经济条件下后发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步骤第66-68页
        4.3.2 开放经济条件下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空间形态第68-70页
    4.4 开放经济条件下区域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的动力机制第70-73页
        4.4.1 供给方面的动力机制第70-71页
        4.4.2 消费需求无止境升级的推动第71页
        4.4.3 对外开放政策和经济全球化第71-72页
        4.4.4 中国特殊环境下的动力机制第72-73页
第5章 加强知识创新,推进后发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措施第73-87页
    5.1 加强知识创新,提升产业结构高度第73-77页
        5.1.1 拓宽融资渠道,为知识创新提供充足的资本支持第73-74页
        5.1.2 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第74-75页
        5.1.3 推动企业管理创新,提高要素聚合质量第75页
        5.1.4 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提高市场主体创新活力第75-76页
        5.1.5 加强知识型劳动者激励体系建设第76-77页
    5.2 完善知识传播体系,加速知识传播扩散第77-79页
        5.2.1 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提高知识创新和知识吸收能力第77页
        5.2.2 加强知识传播渠道和设施建设,促进新知识加速扩散第77-78页
        5.2.3 加强知识产权市场体系建设第78页
        5.2.4 加强区际人员交流,促进知识共享第78-79页
    5.3 发展知识产业,积极促进产业融合第79-81页
        5.3.1 发展知识产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第79-80页
        5.3.2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农业运营体系第80页
        5.3.3 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跨越式发展第80-81页
        5.3.4 实施积极的产业结构政策,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第81页
    5.4 深化开放带动战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81-84页
        5.4.1 优化引资结构,填补产业短腿第82页
        5.4.2 优化外贸结构,带动区内产业调整第82页
        5.4.3 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培育跨区域的大型企业集团第82-83页
        5.4.4 加强区际产业分工合作,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第83-84页
    5.5 建设创新型政府,促成知识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第84-87页
        5.5.1 加快制度创新,提升经济运行平台的高度第84-85页
        5.5.2 构建层次鲜明的城镇体系,为知识创新和扩散提供载体第85页
        5.5.3 继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第85页
        5.5.4 弘扬创新文化,推动形成企业家成长的创业环境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1页
后记第91-9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护理专业学生时间管理的相关研究
下一篇: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