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3页 |
英文摘要 | 第13-14页 |
前言 | 第15-19页 |
1 抗肿瘤靶向给药系统 | 第15-16页 |
2 甲氨蝶吟的简介 | 第16-18页 |
3 立题目的及依据 | 第18-19页 |
第一章 生物素化壳聚糖(B-CS)的合成及表征 | 第19-31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19-20页 |
2 B-CS载体的合成方法 | 第20页 |
3 合成条件的影响因素考察 | 第20-22页 |
3.1 原料配比的影响 | 第20页 |
3.2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 第20-21页 |
3.3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21页 |
3.4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21页 |
3.5 反应溶媒的影响 | 第21-22页 |
4 合成条件的优化 | 第22-23页 |
4.1 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合成条件 | 第22-23页 |
4.2 最佳合成条件的验证 | 第23页 |
5 结构的确证 | 第23-29页 |
5.1 紫外吸收分光光谱(UV) | 第24页 |
5.2 傅立叶红外分光光谱(FT-IR) | 第24-26页 |
5.3 核磁共振氢谱分析(~1H-NMR) | 第26-28页 |
5.4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溶解性 | 第28-29页 |
6 B-CS的理化性质 | 第29-30页 |
6.1 外观性状 | 第29页 |
6.2 溶解性 | 第29-30页 |
7 讨论 | 第30页 |
8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二章 甲氨蝶呤(MTX)纳米粒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31-47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31页 |
2 MTX的有关物质及含量测定 | 第31-38页 |
2.1 色谱条件 | 第31页 |
2.2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31页 |
2.3 系统适用性试验 | 第31-32页 |
2.4 专属性试验 | 第32-34页 |
2.5 线性关系考察 | 第34-35页 |
2.6 精密度试验 | 第35页 |
2.7 回收率试验 | 第35-37页 |
2.8溶液中的稳定性试验 | 第37页 |
2.9 检测限与定量限 | 第37页 |
2.10 含量测定 | 第37页 |
2.11 有关物质检查 | 第37-38页 |
3 MTX纳米粒的有关物质及含量测定 | 第38-43页 |
3.1 色谱条件 | 第38页 |
3.2 系统适用性试验 | 第38页 |
3.3 专属性试验 | 第38-40页 |
3.4 线性关系考察 | 第40-41页 |
3.5 精密度试验 | 第41页 |
3.6 回收率试验 | 第41-42页 |
3.7 溶液中的稳定性 | 第42页 |
3.8 检测限与定量限 | 第42页 |
3.9 含量测定 | 第42页 |
3.10 有关物质检查 | 第42-43页 |
4 MTX纳米系统体外释药的测定方法 | 第43-46页 |
4.1 色谱条件 | 第43页 |
4.2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43页 |
4.3 线性关系考察 | 第43-44页 |
4.4 精密度试验 | 第44-45页 |
4.5 稳定性试验 | 第45页 |
4.6 回收率试验 | 第45页 |
4.7 载药量和包封率的测定方法 | 第45-46页 |
5 讨论 | 第46页 |
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三章 甲氨蝶呤生物素化壳聚糖纳米粒(MTX-B-CS-NP)的制备及药剂学研究 | 第47-59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47页 |
2 空白B-CS-NP的制备 | 第47-49页 |
2.1 空白B-CS-NP的制备方法 | 第47页 |
2.2 空白B-CS-NP粒径和Zeta电位的测定 | 第47-49页 |
3 MTX-B-CS-NP的制备 | 第49-52页 |
3.1 MTX-B-CS-NP的制备方法 | 第49页 |
3.2 MTX-B-CS-NP的制备的影响因素考察 | 第49-52页 |
4 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 | 第52页 |
5 MTX-B-CS-NP的表征 | 第52-55页 |
5.1 MTX-B-CS-NP的粒径和Zeta电位的测定 | 第52-53页 |
5.2 载药量的测定 | 第53页 |
5.3 MTX-B-CS-NP的体外药物释放 | 第53-55页 |
6 MTX-B-CS-NP稳定性研究 | 第55-57页 |
6.1 影响因素试验 | 第55-56页 |
6.2 加速试验 | 第56-57页 |
6.3 加速试验 | 第57页 |
7 讨论 | 第57-58页 |
8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MTX-B-CS-NP安全性试验与药效学研究 | 第59-70页 |
1 安全性试验 | 第59-63页 |
1.1 材料与仪器 | 第59页 |
1.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59-63页 |
2 体外抗肿瘤活性试验 | 第63-67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63-64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64页 |
2.3 实验结果及结论 | 第64-67页 |
3 甲胺喋呤纳米粒对小鼠移植性肝癌H_(22)生长的影响 | 第67-69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67-68页 |
3.2 实验结果和结论 | 第68-69页 |
4 讨论 | 第69页 |
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MTX-B-CS-NP在小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及组织分布 | 第70-88页 |
1 实验设计 | 第70-71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70页 |
1.2 药液配制 | 第70页 |
1.3 给药方案 | 第70页 |
1.4 样品采集 | 第70-71页 |
1.5 数据处理 | 第71页 |
2 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71-80页 |
2.1 仪器 | 第71页 |
2.2 药品与试剂 | 第71页 |
2.3 色谱条件 | 第71页 |
2.4 样品处理 | 第71-72页 |
2.5 分析方法确证 | 第72-76页 |
2.6 标准曲线制备和定量下限 | 第76-77页 |
2.7 方法的精密度与准确度 | 第77页 |
2.8 浆样品提取回收率 | 第77-78页 |
2.9 稳定性考察 | 第78-79页 |
2.10 未知样品测定 | 第79-80页 |
3 实验结果 | 第80-85页 |
3.1 药物动力学研究 | 第80-83页 |
3.2 相对摄取率(r_e) | 第83页 |
3.3 相对靶向系数(t_e) | 第83-84页 |
3.4 总靶向系数(T_e~C) | 第84-85页 |
3.5 重量-总靶向系数(T_e~Q) | 第85页 |
4 讨论 | 第85-87页 |
5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全文结论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2页 |
发表论文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