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民事其他法权论文

消费者权益保护中惩罚性赔偿问题比较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13页
    1.2 国内外立法及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1 国外立法及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国内立法及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论文主要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 论文创新点第16页
    1.5 论文的不足之处第16-17页
第二章 消费者权益保护中惩罚性赔偿问题概述第17-28页
    2.1 消费者权益保护中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理论基础第17-20页
        2.1.1 惩罚性赔偿的概念第17-18页
        2.1.2 惩罚性赔偿责任的性质第18-19页
            2.1.2.1 将惩罚性赔偿界定为民事责任第18页
            2.1.2.2 将惩罚性赔偿界定为经济法责任第18-19页
            2.1.2.3 小结第19页
        2.1.3 惩罚性赔偿的制度合理性第19-20页
            2.1.3.1 惩罚性赔偿的正当性第19页
            2.1.3.2 惩罚性赔偿的功能第19-20页
    2.2 消费者权益保护中惩罚性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第20-22页
        2.2.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惩罚性赔偿责任构成要件第20-21页
        2.2.2 食品安全法中惩罚性赔偿责任构成要件第21页
        2.2.3 侵权责任法中惩罚性赔偿责任构成要件第21-22页
    2.3 消费者权益保护中惩罚性赔偿的实现路径第22-25页
        2.3.1 由消费者个人提起单独诉讼第22页
        2.3.2 由消费者或有关组织提起群体诉讼第22-25页
            2.3.2.1 集团诉讼制度概述第23-24页
            2.3.2.2 团体诉讼制度概述第24页
            2.3.2.3 集体诉讼制度概述第24-25页
    2.4 消费者权益保护中惩罚性赔偿金的确定和分配第25-28页
        2.4.1 惩罚性赔偿金的确定第25-26页
        2.4.2 惩罚性赔偿金的分配第26-28页
第三章 国外惩罚性赔偿现状及适用于消费者保护考察第28-52页
    3.1 国外惩罚性赔偿制度概述第28-30页
    3.2 美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实践第30-37页
        3.2.1 惩罚性赔偿的理论基础第30-31页
            3.2.1.1 惩罚性赔偿责任在合同领域的适用第30页
            3.2.1.2 惩罚性赔偿在侵权领域的适用第30-31页
        3.2.2 惩罚性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第31-32页
            3.2.2.1 具有可非难性的行为第31页
            3.2.2.2 原告损害与因果关系第31-32页
        3.2.3 惩罚性赔偿的实现路径与集团诉讼第32-34页
        3.2.4 惩罚性赔偿金的确定及分配第34-37页
            3.2.4.1 惩罚性赔偿金及其限制第34-36页
            3.2.4.2 惩罚性赔偿金的分配第36-37页
    3.3 德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实践第37-42页
        3.3.1 惩罚性赔偿制度理论基础第37-39页
            3.3.1.1 传统上对惩罚性赔偿责任的否定态度第37-38页
            3.3.1.2 没收违法所得责任的制度创新第38-39页
        3.3.2 没收违法所得责任的构成要件第39-40页
        3.3.3 惩罚性赔偿的实现路径与团体诉讼第40-41页
            3.3.3.1 没收违法所得团体诉讼中的适格原告第40页
            3.3.3.2 没收违法所得团体诉讼的程序第40-41页
        3.3.4 没收的违法所得的分配第41页
        3.3.5 小结第41-42页
    3.4 英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实践第42-47页
        3.4.1 惩罚性赔偿的构成要件第42-43页
        3.4.2 惩罚性赔偿的实现路径与集体诉讼第43-45页
        3.4.3 惩罚性赔偿金的确定和分配第45-47页
            3.4.3.1 惩罚性赔偿金的确定第45-47页
            3.4.3.2 惩罚性赔偿金的分配第47页
    3.5 国外惩罚性赔偿制度评析第47-52页
        3.5.1 惩罚性赔偿的理论基础第47页
        3.5.2 惩罚性赔偿的构成要件第47-48页
        3.5.3 惩罚性赔偿的实现路径第48-50页
            3.5.3.1 国外群体诉讼制度评析第48-49页
            3.5.3.2 立足我国法治传统和现实国情选择最佳途径第49-50页
        3.5.4 惩罚性赔偿金的确定和分配第50-52页
            3.5.4.1 惩罚性赔偿金的确定第50-51页
            3.5.4.2 惩罚性赔偿金的分配第51-52页
第四章 消费者权益保护中惩罚性赔偿制度存在问题第52-60页
    4.1 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理论基础存在的问题第52-53页
    4.2 我国现行法律惩罚性赔偿责任构成要件的问题第53-56页
        4.2.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观方面不应过于严苛第53-54页
        4.2.2 食品安全法中实际损害及无过错责任存在争议第54-55页
            4.2.2.1 构成要件包含实际损害的争议第54-55页
            4.2.2.2 生产者的惩罚性赔偿责任为无过错责任的争议第55页
        4.2.3 侵权责任法中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范围过窄第55-56页
    4.3 惩罚性赔偿的实现路径存在的问题第56-58页
        4.3.1 消费者单独诉讼的困境第56-57页
        4.3.2 消费者团体诉讼的规定过于原则第57-58页
        4.3.3 消费者集体诉讼的可能面临实践困境第58页
    4.4 惩罚性赔偿金的确定和分配第58-60页
第五章 完善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中惩罚性赔偿的建议第60-78页
    5.1 消费者权益保护中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理论基础第61-64页
        5.1.1 惩罚性赔偿的概念第61页
        5.1.2 惩罚性赔偿是救济公共利益的经济法责任第61-64页
            5.1.2.1 惩罚性赔偿是一种经济法责任第61-63页
            5.1.2.2 惩罚性赔偿的本质是对公共利益的损害赔偿第63-64页
    5.2 惩罚性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第64-68页
        5.2.1 将故意作为主观方面的构成要件第64-67页
        5.2.2 违法经营行为第67-68页
            5.2.2.1 小额分散性损害行为第67页
            5.2.2.2 大规模侵权行为第67-68页
    5.3 消费者权益保护中惩罚性赔偿实现路径的完善第68-73页
        5.3.1 完善消费者团体诉讼的建议第68-70页
            5.3.1.1 适格原告为消费者协会第69页
            5.3.1.2 适用范围为小额分散性损害第69-70页
            5.3.1.3 消费者团体诉讼的程序设计第70页
        5.3.2 有关消费者集体诉讼的建议第70-73页
            5.3.2.1 示范性诉讼程序中的原告可以获得惩罚性赔偿第70-72页
            5.3.2.2 消费者集体诉讼的程序设计第72-73页
    5.4 消费者权益保护中惩罚性赔偿金确定和分配第73-78页
        5.4.1 惩罚性赔偿金的确定第73-76页
            5.4.1.1 惩罚性赔偿金的计算模式第73-75页
            5.4.1.2 惩罚性赔偿金的确定标准第75-76页
        5.4.2 惩罚性赔偿金的分配第76-78页
结语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90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90-91页
致谢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真一”、“数一”、“体一”--《清真大学》思想简析
下一篇:质证制度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