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航天型号研制在特殊时期的战略决策——强化科研生产管理

中文摘要第4-5页
英文摘要第5页
1 绪论第10-11页
2 航天型号研制环境分析第11-43页
    2.1 中国航天的建立与发展第11-12页
    2.2 中国航天的现状第12-14页
    2.3 航天型号研制面临的局势第14-18页
    2.4 优势分析第18-23页
        2.4.1 国家重视和全中国人民的支持第18-19页
        2.4.2 已建立成完善的航天工业体系第19-20页
        2.4.3 培养了一支作风优良、技术过硬的型号研制队伍第20-21页
        2.4.4 形成了一套有特色的航天型号管理办法第21-23页
        2.4.5 航天精神-特殊的航天企业文化第23页
    2.5 劣势分析第23-29页
        2.5.1 航天科技工业的整体水平还有差距第24-25页
        2.5.2 “三论”威胁着航天队伍第25-26页
        2.5.3 人才流失第26-27页
        2.5.4 型号管理有自身的缺陷第27-28页
        2.5.5 航天企业文化缺少新的内容第28-29页
    2.6 机遇第29-32页
        2.6.1 管理体制改革为航天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第29页
        2.6.2 “科教兴国”方针为航天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第29-30页
        2.6.3 运载火箭已成功走向国际市场第30页
        2.6.4 应用卫星进入产业化阶段,卫星应用具有广阔前景第30-32页
        2.6.5 国际合作得到加强第32页
    2.7 威胁第32-43页
        2.7.1 面临国际航天市场的激烈竞争第32-40页
        2.7.2 国内小卫星研制出现多元化的趋势第40页
        2.7.3 发展航天的基础运用技术有待突破第40-41页
        2.7.4 面临几个转变,管理还跟不上变化第41页
        2.7.5 质量管理薄弱,产品质量下滑,面临失败不起的困境第41-43页
3 强化航天科研生产管理的战略决策第43-53页
    3.1 战略决策的制定第43-44页
    3.2 强化航天科研管理的总体构思与基本框架第44-45页
    3.3 具体的几个问题第45-53页
        3.3.1 理顺管理体制的七个关系第45-47页
        3.3.2 加强型号总体和总体上升第47页
        3.3.3 强化专业发展与型号之间的矩阵管理第47页
        3.3.4 实行军民品分线、分离、分立、重组第47页
        3.3.5 五项技术政策第47-48页
        3.3.6 型号一般管理第48-49页
        3.3.7 型号研制的阶段管理第49-50页
        3.3.8 质量管理与监督第50-51页
        3.3.9 队伍建设与奖惩第51-53页
4 强化航天科研管理的实施与效果第53-62页
    4.1 实施第53-54页
    4.2 实施效果第54-62页
        4.2.1 认识全面提高第54页
        4.2.2 质量问题归零管理得到升华第54-60页
        4.2.3 产品质量提高,止住了质量下滑的趋势第60-62页
5 问题与对策第62-75页
    5.1 现有的两条指挥线已不适应现代航天型号管理第62-71页
        5.1.1 两条指挥线的不足分析第62-65页
        5.1.2 航天型号的项目管理第65-71页
    5.2 总体上升的问题与对策第71-72页
        5.2.1 总体上升的目的与困惑第71-72页
        5.2.2 总体上升的一般结构模式与问题分析第72页
        5.2.3 以管理创新切实加强型号总体的作用第72页
    5.3 新型号研制的继承性指标控制有悖于技术创新第72-75页
6 结论第75-76页
致谢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难题与出路
下一篇:侨立公司薪酬体系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