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挫折教育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一、理论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存在问题与思考 | 第14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5页 |
第四节 研究重点与创新点 | 第15-17页 |
一、研究重难点 | 第15页 |
二、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挫折教育概述 | 第17-24页 |
第一节 挫折教育内涵 | 第17-18页 |
一、挫折 | 第17-18页 |
二、挫折教育 | 第18页 |
第二节 挫折教育理论 | 第18-24页 |
一、挫折非认知理论 | 第18-20页 |
二、挫折认知理论 | 第20-22页 |
三、挫折教育理论的比较研究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当前大学生挫折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 第24-35页 |
第一节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挫折应对力现状 | 第24-29页 |
一、当前大学生主要特征变化 | 第24-27页 |
二、大学生产生挫折情绪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27-29页 |
第二节 当前我国高校挫折教育实施现状 | 第29-31页 |
一、高校开展的挫折教育理论研究 | 第29页 |
二、高校开展的挫折教育实践研究 | 第29-31页 |
第三节 存在问题及产生根源 | 第31-35页 |
一、存在问题 | 第31-32页 |
二、产生根源 | 第32-35页 |
第四章 大学生挫折教育建设策略 | 第35-54页 |
第一节 创新挫折教育观念 | 第35-41页 |
一、创新挫折归因模式 | 第35-37页 |
二、创新挫折教育理念 | 第37-39页 |
三、创新挫折教育培养目标 | 第39-41页 |
第二节 加强积极认知评价 | 第41-48页 |
一、加强对环境的积极认知评价 | 第42-45页 |
二、加强对自我的积极认知评价 | 第45-48页 |
第三节 构建挫折教育系统 | 第48-54页 |
一、构建多学科协同的挫折教育教学 | 第48-50页 |
二、构建团体辅导的挫折教育方式 | 第50-51页 |
三、构建社会支持的挫折教育理念 | 第51-52页 |
四、构建四位一体的挫折教育环境 | 第52-54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附录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