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高中古诗词审美教育简论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审美教育相关概念及流变 | 第9-11页 |
三、提倡古诗词审美教育的意义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新课标下的高中古诗词审美教育现状及分析 | 第13-29页 |
一、古诗词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编选情况 | 第13-18页 |
(一)结构安排 | 第13-14页 |
(二)选文分析 | 第14-18页 |
二、古诗词在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的编选情况 | 第18-23页 |
(一)结构安排 | 第19-20页 |
(二)选文分析 | 第20-23页 |
三、高中学生古诗词的学习现状调查分析 | 第23-26页 |
(一)调查对象 | 第23-24页 |
(二)调查内容 | 第24-26页 |
(三)调查反思 | 第26页 |
四、教师的古诗词审美教学现状 | 第26-29页 |
(一)审美意识淡薄,不重视审美教学 | 第26-27页 |
(二)教学方法不当,不符合学生诉求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新课标下的高中古诗词审美教育策略 | 第29-36页 |
一、在吟诵中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 第29-32页 |
(一)依据押韵,读出声调 | 第29-30页 |
(二)借助平仄,读出节奏 | 第30-32页 |
二、在鉴赏中品味古诗词的语言美 | 第32-34页 |
(一)炼字炼句,精析语言 | 第32-33页 |
(二)分析典故,提纯语言 | 第33-34页 |
三、在感悟中挖掘古诗词的意境美 | 第34-36页 |
(一)把握“情景交融”,感受意境 | 第34-35页 |
(二)体会“虚实相生”,升华意境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新课标下的高中古诗词审美教育个案研究 | 第36-43页 |
一、李商隐《锦瑟》案例研究 | 第36-39页 |
(一)课堂实录片段 | 第36-38页 |
(二)设计理由 | 第38-39页 |
二、柳永《雨霖铃》案例研究 | 第39-43页 |
(一)课堂实录片段 | 第39-41页 |
(二)设计理由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注释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附录 | 第48-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