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三、国内外教科书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一)国内教科书的研究 | 第10-11页 |
(二)国外教科书的研究 | 第11-12页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13页 |
第二章 认识素养的要素研究 | 第13-18页 |
一、认识和认知发展 | 第13-14页 |
二、认识素养和组成要素 | 第14-16页 |
(一)认识素养 | 第14页 |
(二)认识素养的组成要素 | 第14-16页 |
三、化学认识素养 | 第16-18页 |
第三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一、认识论 | 第18-19页 |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基本观点 | 第19-20页 |
(一) 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 | 第19页 |
(二)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说 | 第19-20页 |
(三)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 第20页 |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基本观点 | 第20-22页 |
第四章 基于认识素养的角度分析教科书的内容要素 | 第22-32页 |
一、必修模块教科书内容简介 | 第22页 |
二、教科书的体系结构框架 | 第22-24页 |
三、化学教科书的内容分析 | 第24-32页 |
(一)从认识角度分析教科书内容的构成 | 第24-25页 |
(二)从认识深度分析教科书内容的选择和呈现方式 | 第25-27页 |
(三)从认识思路分析教科书内容的组织 | 第27-29页 |
(四)从化学认识功能的角度分析活动栏目 | 第29-32页 |
第五章 从认识素养视角对必修模块化学1进行分析 —以《离子反应》为例 | 第32-36页 |
一、分析教科书中的知识内容 | 第32页 |
二、分析教科书中重点知识内容的认识功能 | 第32-34页 |
三、分析教科书中活动栏目设计的认识功能 | 第34页 |
四、分析教科书中的习题 | 第34页 |
五、分析教科书中内容的逻辑顺序和认识发展思路 | 第34-36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36-38页 |
一、结论 | 第36-37页 |
(一)从哲学视角认识教科书,有利于师生认识素养的形成 | 第36页 |
(二)优化内容的呈现方式,有利于教科书价值的实现 | 第36-37页 |
二、建议 | 第37-38页 |
注释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附录 | 第43-45页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