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画继》--邓椿绘画美学思想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19页 |
一、研究的理由和意义 | 第10-12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一)文献研究成果梳理 | 第12-14页 |
1、古代研究文献 | 第12-13页 |
2、当代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二)当前《画继》研究的问题 | 第14-15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7-19页 |
第一章 邓椿与《画继》 | 第19-32页 |
第一节 生平及家族 | 第19-24页 |
一、邓椿的生平 | 第19-21页 |
二、邓椿的家族 | 第21-24页 |
第二节 《画继》的主要特色与时代背景 | 第24-32页 |
一、主要特色 | 第24-26页 |
二、时代背景 | 第26-28页 |
三、与《图画见闻志》的比较探讨 | 第28-32页 |
第二章 神与韵 | 第32-43页 |
第一节 教化与审美 | 第33-36页 |
一、教化功能 | 第33-34页 |
二、审美功能 | 第34-36页 |
第二节 传神与气韵 | 第36-39页 |
一、论“神”道“韵” | 第36-38页 |
二、重“神”用“韵” | 第38-39页 |
第三节 转捩与发展 | 第39-43页 |
一、形神兼备 | 第39-41页 |
二、物之有神 | 第41-43页 |
第三章 文与意 | 第43-61页 |
第一节 文人观 | 第44-51页 |
一、文人意识 | 第44-45页 |
二、晓画多文 | 第45-47页 |
三、画之文极 | 第47-51页 |
第二节 意境观 | 第51-55页 |
一、意造境生 | 第52-53页 |
二、主客交融 | 第53-55页 |
第三节 创作观 | 第55-61页 |
一、九朽一罢 | 第55-58页 |
二、以文造意 | 第58-61页 |
第四章 逸与雅 | 第61-77页 |
第一节 以“逸”为先 | 第62-68页 |
一、“逸”的源流 | 第62-63页 |
二、“神品”与“逸品” | 第63-65页 |
三、“逸”的品评标准 | 第65-68页 |
第二节 崇雅抑俗 | 第68-72页 |
一、雅与俗 | 第68-69页 |
二、雅俗观 | 第69-72页 |
第三节 务广藏蓄 | 第72-77页 |
一、对文人画的偏向 | 第72-73页 |
二、与院体画的融合 | 第73-77页 |
结语 | 第77-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一、学术论著 | 第80-83页 |
二、论文部分 | 第83-84页 |
附录 | 第84-102页 |
文中插图 | 第84-10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