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缩略词及注释 | 第7-8页 |
| 摘要 | 第8-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前言 | 第13-15页 |
| 1 牙槽骨的组织结构 | 第13页 |
| 2 牙槽骨的临床意义 | 第13-14页 |
| 3 颊侧牙槽骨缺损的原因 | 第14-15页 |
| 对象与方法 | 第15-16页 |
| 1.1 对象 | 第15页 |
| 1.2 方法 | 第15页 |
| 1.3 统计学处理 | 第15-16页 |
| 结果 | 第16-18页 |
| 2.1 前、后牙种植位点牙槽骨颊侧骨缺损在各年龄组间的比较 | 第16页 |
| 2.2 前、后牙种植位点牙槽骨颊侧骨缺损需同期植骨粉和或骨膜的比较 | 第16-17页 |
| 2.3 前、后牙种植位点牙槽骨颊侧骨穿孔的比较 | 第17页 |
| 2.4 各年龄组种植位点牙槽骨颊侧骨缺损原因的比较 | 第17-18页 |
| 讨论 | 第18-20页 |
| 结论 | 第20-21页 |
| 参考文献 | 第21-23页 |
| 附图 | 第23-29页 |
| 综述 | 第29-35页 |
| 1. 自体骨 | 第29-30页 |
| 1.1 髂骨 | 第29-30页 |
| 1.2 下颌颏部 | 第30页 |
| 2. 同种异体骨 | 第30页 |
| 3. 异种骨 | 第30-31页 |
| 3.1 Bio-Oss | 第30-31页 |
| 3.2 珊瑚骨 | 第31页 |
| 4. 异质骨 | 第31-32页 |
| 4.1 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 | 第31-32页 |
| 4.2 磷酸三钙(tricalcinm phosphato,TCP) | 第32页 |
| 4.3 生物活性玻璃(BAG) | 第32页 |
| 小结 | 第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 个人简介 | 第35-36页 |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