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7-13页 |
| 图表目录 | 第13-1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5-45页 |
| 1.1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 第15-23页 |
| 1.1.1 选题缘起 | 第15-19页 |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9-23页 |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述评 | 第23-39页 |
| 1.2.1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述评 | 第23-33页 |
| 1.2.2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述评 | 第33-39页 |
| 1.3 研究内容及基本框架 | 第39-42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39-41页 |
| 1.3.2 基本框架 | 第41-42页 |
| 1.4 研究思路与主要方法 | 第42-44页 |
| 1.4.1 研究思路 | 第42-43页 |
| 1.4.2 主要方法 | 第43-44页 |
| 1.5 创新之处 | 第44-45页 |
| 第2章 农村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基本理论分析 | 第45-81页 |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第45-56页 |
| 2.1.1 信息、信息化与农村信息化 | 第45-51页 |
| 2.1.2 标准、标准化与农村信息标准化 | 第51-55页 |
| 2.1.3 标准体系与农村信息化标准体系 | 第55-56页 |
| 2.2 农村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 | 第56-74页 |
| 2.2.1 标准化理论 | 第57-61页 |
| 2.2.2 公共产品理论 | 第61-65页 |
| 2.2.3 系统理论 | 第65-70页 |
| 2.2.4 信息资源规划理论 | 第70-72页 |
| 2.2.5 “双螺旋结构”理论 | 第72-74页 |
| 2.3 标准功能及标准化作用 | 第74-81页 |
| 2.3.1 标准功能 | 第74-75页 |
| 2.3.2 标准化及农村信息标准化的作用 | 第75-78页 |
| 2.3.3 农村信息化标准体系的作用 | 第78-81页 |
| 第3章 农村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目标、思路及内容 | 第81-113页 |
| 3.1 目标体系的分析 | 第81-85页 |
| 3.1.1 农村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总目标 | 第81-82页 |
| 3.1.2 农村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纵向目标 | 第82-84页 |
| 3.1.3 农村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横向目标 | 第84-85页 |
| 3.2 农村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 | 第85-91页 |
| 3.2.1 总体思路 | 第85-86页 |
| 3.2.2 建设原则和方法 | 第86-91页 |
| 3.3 农村信息化标准体系基本内容的构建 | 第91-112页 |
| 3.3.1 农村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程序 | 第91-94页 |
| 3.3.2 农村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组织体系 | 第94-96页 |
| 3.3.3 农村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内容体系 | 第96-101页 |
| 3.3.4 农村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实施体系 | 第101-112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 第4章 农村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现状 | 第113-145页 |
| 4.1 农村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已取得的成就 | 第113-125页 |
| 4.1.1 农村信息化所取得的成就 | 第113-116页 |
| 4.1.2 农村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发展及成就 | 第116-125页 |
| 4.2 农村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125-137页 |
| 4.2.1 标准体系建设方面 | 第128-131页 |
| 4.2.2 标准体系内容方面 | 第131-134页 |
| 4.2.3 标准体系的实施和评估方面 | 第134-137页 |
| 4.3 湖南省农村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37-144页 |
| 4.3.1 湖南省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 | 第137-139页 |
| 4.3.2 湖南省农村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现状 | 第139-143页 |
| 4.3.3 湖南省农村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143-144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144-145页 |
| 第5章 湖南省农村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45-175页 |
| 5.1 农村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相关文献借鉴 | 第145-150页 |
| 5.1.1 研究方法的借鉴 | 第145-147页 |
| 5.1.2 农村信息化及标准体系影响因素的文献借鉴 | 第147-150页 |
| 5.2 影响农村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内生性因素分析 | 第150-161页 |
| 5.2.1 DEMATEL理论模型及基本原理 | 第150-152页 |
| 5.2.2 农村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内生性影响因素 | 第152-160页 |
| 5.2.3 结果分析 | 第160-161页 |
| 5.3 影响农村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外生性因素分析 | 第161-172页 |
| 5.3.1 农村信息化标准体系的达标情况 | 第162-166页 |
| 5.3.2 Tobit理论模型及基本原理 | 第166-167页 |
| 5.3.3 基于Tobit模型的农村信息化标准的外生性影响因素 | 第167-170页 |
| 5.3.4 结果分析 | 第170-172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172-175页 |
| 第6章 国外农村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第175-193页 |
| 6.1 国外农村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组织机构 | 第175-181页 |
| 6.1.1 国外信息化标准制定的组织机构 | 第175-180页 |
| 6.1.2 区域信息化标准制定组织机构 | 第180-181页 |
| 6.2 各国农村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发展 | 第181-189页 |
| 6.2.1 英国——公益性的信息标准体系 | 第182-183页 |
| 6.2.2 德国——数据规范化的信息标准体系 | 第183-184页 |
| 6.2.3 法国——政府主导的信息标准体系 | 第184-185页 |
| 6.2.4 美国——多元化的信息标准体系 | 第185-187页 |
| 6.2.5 日本——国家标准为中心的信息标准体系 | 第187-189页 |
| 6.3 国外农村信息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189-192页 |
| 6.3.1 全社会的高度认同 | 第189页 |
| 6.3.2 多层次的组织结构 | 第189-191页 |
| 6.3.3 多渠道的资金投入 | 第191页 |
| 6.3.4 较完善的法规政策 | 第191页 |
| 6.3.5 国际化的信息化标准 | 第191-192页 |
| 6.4 本章小结 | 第192-193页 |
| 第7章 完善农村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途径 | 第193-203页 |
| 7.1 积极调整农村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思路 | 第193-194页 |
| 7.2 稳固农村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组织体系 | 第194-195页 |
| 7.2.1 建立跨部门的信息标准研究机构 | 第194页 |
| 7.2.2 制定农村信息标准体系的研究规划 | 第194-195页 |
| 7.2.3 初步形成农村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指导体系 | 第195页 |
| 7.2.4 逐步建立标准体系管理的协调沟通机制 | 第195页 |
| 7.3 完善农村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内容体系 | 第195-197页 |
| 7.3.1 加快农村信息术语标准的制定 | 第196页 |
| 7.3.2 加快农村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的制定 | 第196页 |
| 7.3.3 加快农村信息技术标准的制定 | 第196-197页 |
| 7.3.4 加快农村信息化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的制定 | 第197页 |
| 7.3.5 建立农村信息化标准的研制、修订和维护机制 | 第197页 |
| 7.4 强化农村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实施体系 | 第197-202页 |
| 7.4.1 强化农村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示范区的作用 | 第198页 |
| 7.4.2 加强农村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宣传力度 | 第198页 |
| 7.4.3 提高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 | 第198-199页 |
| 7.4.4 加快农村信息化标准体系实施的人才队伍建设 | 第199页 |
| 7.4.5 加大对农村标准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 | 第199-200页 |
| 7.4.6 建立与民众需求相对应的农村信息化标准体系 | 第200页 |
| 7.4.7 形成“公益+市场”的农村信息化标准体系运行机制 | 第200-201页 |
| 7.4.8 充分发挥农村行业协会的作用 | 第201页 |
| 7.4.9 健全农村信息化标准体系监督和评估机制 | 第201-202页 |
| 7.5 本章小结 | 第202-203页 |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203-207页 |
| 8.1 结论 | 第203-206页 |
| 8.1.1 深化了农村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目标和思路 | 第203-204页 |
| 8.1.2 构建了农村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基本内容 | 第204页 |
| 8.1.3 阐述了农村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成就与问题 | 第204页 |
| 8.1.4 分析了农村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影响因素 | 第204-205页 |
| 8.1.5 构建了系统化的地方标准文本 | 第205页 |
| 8.1.6 提出了农村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完善策略 | 第205-206页 |
| 8.2 研究展望 | 第206-207页 |
| 8.2.1 实施评估的可行性推进 | 第206页 |
| 8.2.2 标准体系框架的权威性选择 | 第206页 |
| 8.2.3 内容分析的广泛性研究 | 第206-207页 |
| 参考文献 | 第207-219页 |
| 附录 | 第219-239页 |
| 致谢 | 第239-241页 |
| 作者简介 | 第241-243页 |
|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243-2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