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4-6页 |
中文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6-1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8-30页 |
1.1 引言 | 第18-19页 |
1.2 抗体介导排异反应的定义及诊断 | 第19页 |
1.3 C4d 与 AMR 的诊断 | 第19-20页 |
1.4 供体特异性抗体与 AMR 的诊断 | 第20页 |
1.5 AMR 的分类及分级 | 第20-21页 |
1.6 抗体介导的组织损伤与移植物不良预后的关系 | 第21-24页 |
1.6.1 C4d 与微血管损伤 | 第21-22页 |
1.6.2 供体特异性抗体 | 第22页 |
1.6.3 B 淋巴细胞及浆细胞 | 第22-23页 |
1.6.4 亚临床型 AMR | 第23页 |
1.6.5 新兴的生物学标记 | 第23-24页 |
1.7 AMR 的预防 | 第24-26页 |
1.7.1 急性 1 型 AMR 的预防 | 第24-26页 |
1.7.2 急性 2 型 AMR 的预防 | 第26页 |
1.8 AMR 的治疗 | 第26-27页 |
1.8.1 急性 AMR 的治疗 | 第26-27页 |
1.8.2 慢性 AMR 的治疗 | 第27页 |
1.9 新方向与未来展望 | 第27-30页 |
第2章 肾移植受者血清多反应性抗体与 HLA 抗体产生的相关性 | 第30-54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30-32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32-34页 |
2.2.1 主要试剂 | 第32-33页 |
2.2.2 主要仪器 | 第33-34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4-40页 |
2.3.1 B 淋巴细胞克隆的分离及免疫纯化 | 第34页 |
2.3.2 B 淋巴细胞的体外永生化 | 第34-35页 |
2.3.3 血清 IgG 的纯化 | 第35页 |
2.3.4 细胞培养上清液及肾移植受者血清 IgG 抗体对凋亡细胞的反应性 | 第35-36页 |
2.3.5 ELISA 检测 B 细胞培养上清液的多反应性 | 第36页 |
2.3.6 免疫荧光法检测 B 细胞培养上清液对 HEp-2 细胞的反应性 | 第36页 |
2.3.7 检测多反应性 B 细胞培养上清液及肾移植患者血清对 HLA 及MICA 的反应性 | 第36-37页 |
2.3.8 PCR 验证多反应 B 淋巴细胞的单克隆性 | 第37-40页 |
2.3.9 统计学方法 | 第40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40-49页 |
2.4.1 永生化 B 淋巴细胞克隆所分泌抗体对 HLA 抗原的反应性 | 第40-44页 |
2.4.2 永生化 B 淋巴细胞克隆所分泌抗体的多反应性 | 第44-46页 |
2.4.3 多反应性 B 细胞克隆的单克隆性验证 | 第46页 |
2.4.4 多反应性抗体与凋亡细胞的反应性 | 第46-47页 |
2.4.5 肾移植患者血清中多反应性抗体与 HLA 抗体之间的相关性 | 第47-49页 |
2.5 讨论 | 第49-52页 |
2.6 小结 | 第52-54页 |
第3章 肾移植受者术前血清中多反应性抗体对移植肾排异反应及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影响 | 第54-68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54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54-55页 |
3.2.1 主要试剂 | 第54-55页 |
3.2.2 主要仪器 | 第55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55-58页 |
3.3.1 血清 IgG 的纯化 | 第55页 |
3.3.2 检测血清 IgM 及 IgG 抗体对凋亡细胞的反应性 | 第55-56页 |
3.3.3 血清 IgM 及 IgG 浓度的定量测定 | 第56页 |
3.3.4 检测血清 IgG 亚型(IgG1~IgG4)对凋亡细胞的反应性 | 第56-57页 |
3.3.5 检测患者血清对 HLA 及 MICA 的反应性 | 第57页 |
3.3.6 C4d 沉积实验 | 第57-58页 |
3.3.7 统计学方法 | 第58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58-65页 |
3.4.1 肾移植受者术前血清和健康受试者血清中多反应性抗体活性 | 第58-59页 |
3.4.2 肾移植患者术前血清 IgG 对凋亡细胞的反应性与移植肾抗体介导排异反应及移植肾失功的关系 | 第59-61页 |
3.4.3 肾移植患者术前血清多反应性抗体活性是影响移植肾存活的独立风险因素 | 第61-63页 |
3.4.4 肾移植患者术前血清 IgG 亚型对凋亡细胞的反应性 | 第63-64页 |
3.4.5 血清 IgG1 及 IgG3 亚型与凋亡细胞反应后激活补体途径 | 第64-65页 |
3.5 讨论 | 第65-67页 |
3.6 小结 | 第67-68页 |
第4章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92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2-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