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0页 |
1.1 案例 | 第7-9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9-10页 |
第二章 我国工伤认定与劳动仲裁制度、及对劳动关系的界定 | 第10-17页 |
2.1 我国工伤认定与劳动仲裁对“劳动关系”的界定现状 | 第10-15页 |
2.1.1 工伤认定与劳动仲裁的性质 | 第10-12页 |
2.1.2 工伤认定及劳动仲裁对劳动关系的认定 | 第12-15页 |
2.2 我国工伤认定及劳动仲裁职能机构权力归属 | 第15-16页 |
2.3 我国工伤认定与劳动仲裁的效力 | 第16-17页 |
第三章 我国工伤认定与劳动仲裁对劳动关系认定存在冲突的原因 | 第17-21页 |
3.1 实体法原因 | 第17-18页 |
3.2 程序制度设计原因 | 第18-19页 |
3.3 工伤认定、劳动仲裁对接不畅 | 第19-21页 |
第四章 德美日工伤保险制度的工伤认定及劳动仲裁制度 | 第21-25页 |
4.1 德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工伤认定及劳动仲裁制度 | 第21-22页 |
4.2 美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工伤认定及劳动仲裁制度 | 第22-23页 |
4.3 日本工伤保险制度的工伤认定及劳动仲裁制度 | 第23-24页 |
4.4 德美日工伤保险制度中工伤认定及劳动仲裁制度的特点分析 | 第24-25页 |
第五章 几点建议 | 第25-30页 |
5.1 完善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立法层级 | 第25-26页 |
5.2 取消行政机关的工伤认定及复议程序和行政诉讼程序 | 第26页 |
5.3 取消工伤认定行政机关的工伤认定权,赋予劳动仲裁机构初始工伤认定权及法院终局工伤认定权 | 第26-28页 |
5.4 改革劳动仲裁机构人员选拔模式,提高标准 | 第28-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著作类 | 第31页 |
论文类 | 第31-33页 |
致谢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