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5页 |
1.4.1 研究的内容 | 第12-13页 |
1.4.2 研究的方法 | 第13页 |
1.4.3 研究的框架 | 第13-15页 |
2 地域文化与市政广场基础理论研析 | 第15-23页 |
2.1 地域文化的理论剖析 | 第15-19页 |
2.1.1 地域文化的概念 | 第15页 |
2.1.2 地域文化的构成 | 第15-17页 |
2.1.3 地域文化的特征 | 第17-18页 |
2.1.4 地域文化的分布 | 第18-19页 |
2.2 市政广场理论概述 | 第19-21页 |
2.2.1 市政广场的概念 | 第19页 |
2.2.2 市政广场的功能及场所精神 | 第19-21页 |
2.2.3 市政广场对地域文化的需求 | 第2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3 市政广场景观中地域文化的演进 | 第23-32页 |
3.1 西方的市政广场发展历程 | 第23-27页 |
3.1.1 市政广场的起源 | 第23-24页 |
3.1.2 市政广场的发展期 | 第24-25页 |
3.1.3 市政广场的转折期 | 第25-26页 |
3.1.4 市政广场的成熟期 | 第26-27页 |
3.2 中国的市政广场的发展历程 | 第27-29页 |
3.2.1 中国传统市政广场 | 第27页 |
3.2.2 中国近代市政广场 | 第27-28页 |
3.2.3 建国初期的市政广场 | 第28-29页 |
3.2.4 当前时代的市政广场 | 第29页 |
3.3 市政广场的发展趋势 | 第29-31页 |
3.3.1 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 | 第29-30页 |
3.3.2 从追求形象尺度向使用人性化发展 | 第30-31页 |
3.3.3 从趋同化向地域性转变 | 第3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4 地域景观在市政广场设计中应用的现实困境及问题分析 | 第32-37页 |
4.1 地域景观在市政广场设计中的现实困境 | 第32-33页 |
4.1.1 设计的趋同性 | 第32页 |
4.1.2 “地域景观”理解的片面性 | 第32-33页 |
4.1.3 传统与现代技法融合的混乱性 | 第33页 |
4.2 地域景观在市政广场设计中应用的问题分析 | 第33-36页 |
4.2.1 景观环境与空间行为心理脱节 | 第33-34页 |
4.2.2 忽视市政广场特有的文化内涵 | 第34-35页 |
4.2.3 缺乏对当地文化历史传统和自然环境的尊重 | 第35页 |
4.2.4 行政干预与认知水平的限制 | 第35-3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5 地域文化在市政广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 第37-50页 |
5.1 地域文化元素的提取与创新 | 第37-40页 |
5.1.1 地域文化元素的认知 | 第37页 |
5.1.2 地域文化元素的提炼 | 第37-38页 |
5.1.3 地域文化元素的概括 | 第38-39页 |
5.1.4 地域文化元素的创新 | 第39-40页 |
5.2 市政广场景观设计中营造地域文化的策略 | 第40-49页 |
5.2.1 设计思想上表达地域文化特色 | 第40-42页 |
5.2.2 市政广场营造地域文化的表达手法 | 第42-46页 |
5.2.3 市政广场营造地域文化的载体 | 第46-4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6 实践分析地域文化在市政广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 第50-62页 |
6.1 项目背景分析 | 第50-53页 |
6.1.1 地域概况 | 第50页 |
6.1.2 项目现状 | 第50-51页 |
6.1.3 地域文化资源 | 第51-53页 |
6.2 地域文化视角下的设计理念分析 | 第53页 |
6.2.1 设计主题思想 | 第53页 |
6.2.2 设计原则 | 第53页 |
6.3 地域文化元素的提取与应用 | 第53-62页 |
6.3.1 地域文化的提取 | 第53-55页 |
6.3.2 地域文化的抽象 | 第55-57页 |
6.3.3 地域文化的应用 | 第57-62页 |
7 结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