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26页 |
第一节 本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一、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辨析 | 第11-16页 |
二、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研究 | 第16-20页 |
三、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研究 | 第20-21页 |
四、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的研究 | 第21-23页 |
五、研究评述 | 第23页 |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方法 | 第23-26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23-2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4页 |
三、创新点与不足 | 第24-26页 |
第二章 “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概述 | 第26-37页 |
第一节“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一般界定 | 第26-32页 |
一、“中国梦”的相关内涵及认知 | 第26-27页 |
二、“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理解 | 第27-32页 |
第二节“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 第32-37页 |
一、“中国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着力点” | 第32-33页 |
二、有助于优化教学方式和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 | 第33页 |
三、培养大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 第33-34页 |
四、有助于树立大学生崇高理想与精神信念 | 第34-35页 |
五、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 第35页 |
六、有助于提高思想修养和个人素质 | 第35-37页 |
第三章 “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7-59页 |
第一节 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主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7-49页 |
一、大学教师队伍中的问题及原因 | 第37-41页 |
二、大学共青团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41-43页 |
三、大学辅导员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43-47页 |
四、大学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47-49页 |
第二节 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对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49-59页 |
一、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对象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9-53页 |
二、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对象问题的原因 | 第53-59页 |
第四章 “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与路径 | 第59-79页 |
第一节“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 第59-63页 |
一、务实求真的思想原则 | 第59-60页 |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 第60-61页 |
三、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 | 第61-63页 |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念 | 第63-70页 |
一、思想认识的科学化 | 第63-67页 |
二、教育理念的科学化 | 第67-70页 |
第三节 充分发挥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主体作用 | 第70-72页 |
一、注重言传身教 | 第70-71页 |
二、建立互相信任 | 第71-72页 |
第四节 完善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 第72-75页 |
一、因材施教 | 第72-73页 |
二、寓教于乐 | 第73页 |
三、循序渐进 | 第73-74页 |
四、善用技术 | 第74-75页 |
第五节 构建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保障 | 第75-79页 |
一、构建良性的运行机制 | 第76-77页 |
二、构建充足的制度保障 | 第77-78页 |
三、协调组织高效网络 | 第78-79页 |
结语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