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1 前言 | 第8-20页 |
| ·选题依据 | 第8-10页 |
| ·提高高等体育院、校教学质量离不开高等学校体育教材的建设 | 第8页 |
| ·完善的学校体育学内容知识体系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师的培养质量 | 第8-9页 |
| ·学校体育学内容知识体系关系着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否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学 | 第9-10页 |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任务 | 第11页 |
|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 ·学校体育学相关介绍 | 第11-14页 |
| ·学校体育学教材现状 | 第14-16页 |
| ·学校体育学相关研究 | 第16-19页 |
| ·小结 | 第19-20页 |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0-24页 |
|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24页 |
| ·文献资料法 | 第20页 |
| ·调查法 | 第20-23页 |
| ·比较法 | 第23页 |
| ·数理统计法 | 第23-24页 |
| ·逻辑分析法 | 第24页 |
|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 第24-59页 |
| ·我国《学校体育学》独立发展的历史过程 | 第24-27页 |
| ·初创阶段(1978 年-1983 年) | 第24-25页 |
| ·稳定发展阶段(1984 年-2001 年) | 第25-26页 |
| ·多样发展阶段(2002 年至今) | 第26-27页 |
| ·对《学校体育学》内容知识体系的调查结果分析 | 第27-43页 |
| ·《学校体育学》内容知识体系的分析 | 第27-40页 |
| ·《学校体育学》内容知识体系的综合评价 | 第40-43页 |
| ·确定《学校体育学》内容知识体系的依据 | 第43-52页 |
| ·实践的调查结果 | 第44页 |
| ·法律法规 | 第44-45页 |
| ·教学原理 | 第45-47页 |
| ·培养目标和指导纲要的要求 | 第47-50页 |
| ·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 | 第50-51页 |
| ·课程性质和授课时数 | 第51-52页 |
| ·《学校体育学》内容知识体系的构建 | 第52-59页 |
| ·原有教材为基础 | 第52-54页 |
| ·补充的知识点 | 第54-57页 |
| ·内容知识体系的框架 | 第57-59页 |
| 4 结论与建议 | 第59-60页 |
| ·结论 | 第59页 |
| ·建议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附件1 | 第64-68页 |
| 附件2 | 第68-71页 |
| 附件3 | 第71-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