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24页 |
1.1 选题背景和问题引入 | 第12-14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4-15页 |
1.2.1 客观评价我国寿险行业的整体经营效率状况 | 第14页 |
1.2.2 引导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各大寿险公司进一步提高经营效率 | 第14页 |
1.2.3 有助于监管部门深入了解全行业经营状况,推行科学监管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21页 |
1.3.1 基于SFA方法下的文献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1.3.2 基于DEA方法下的研究综述 | 第17-21页 |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以及论文框架 | 第21-22页 |
1.5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22-24页 |
2. 效率理论以及测算方法 | 第24-35页 |
2.1 经济学效率理论 | 第24-26页 |
2.1.1 经济学效率的定义 | 第24页 |
2.1.2 西方经济学效率理论 | 第24-26页 |
2.2 保险公司经营效率 | 第26-29页 |
2.2.1 保险公司经营的特殊性 | 第27-28页 |
2.2.2 保险公司经营效率的定义 | 第28-29页 |
2.3 保险公司经营效率的测算 | 第29-32页 |
2.3.1 保险公司经营效率的研究层面 | 第29-30页 |
2.3.2 保险公司经营效率的测算方法 | 第30-32页 |
2.4 数据包络分析法的基本模型 | 第32-33页 |
2.4.1 规模报酬不变的CRS模型 | 第32-33页 |
2.4.2 规模报酬可变的VRS模型 | 第33页 |
2.5 数据包络分析的优势与劣势 | 第33-35页 |
3. 基于资源约束型两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法下的寿险公司效率评价 | 第35-46页 |
3.1 资源约束型两阶段DEA模型的推导与建立 | 第35-39页 |
3.1.1 模型假设 | 第35-36页 |
3.1.2 资源约束型二阶段DEA模型的构建 | 第36-39页 |
3.2 样本单位的选择 | 第39-40页 |
3.3 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 | 第40-43页 |
3.3.1 投入指标的选取 | 第40-41页 |
3.3.2 中间指标的选取 | 第41-42页 |
3.3.3 第二阶段产出指标的选取 | 第42页 |
3.3.4 各类指标的描述性统计 | 第42-43页 |
3.4 我国寿险业经营效率的测算以及分析 | 第43-46页 |
4. 影响我国寿险公司经营效率的因素分析 | 第46-50页 |
4.1 影响寿险公司效率低下的因素选择 | 第46-48页 |
4.2 运用TOBIT模型回归后的结果分析 | 第48-50页 |
5. 我国寿险业经营现状分析与建议 | 第50-60页 |
5.1 我国寿险业的经营现状 | 第50-54页 |
5.1.1 受到宏观经济形式影响,寿险业务增速放缓 | 第50-51页 |
5.1.2 寿险产品销售渠道受限,银保业务遭遇瓶颈 | 第51-52页 |
5.1.3 寿险资金投资渠道进一步拓宽 | 第52页 |
5.1.4 各险企资本充足率不足,发债注资频繁 | 第52-53页 |
5.1.5 寿险市场经营不规范导致监管惩戒力度加大 | 第53-54页 |
5.2 提升我国寿险业经营效率的建议 | 第54-60页 |
5.2.1 协调经营两阶段的发展关系,全面提升总体经营效率 | 第54-55页 |
5.2.2 加强寿险产品保障功能,以新产品开拓寿险市场 | 第55-56页 |
5.2.3 调整销售渠道发展战略,拓宽销售渠道和销售方式 | 第56-57页 |
5.2.4 形成行业合力,重视保险人才培养,提升员工素质 | 第57-58页 |
5.2.5 提升专业资产管理公司在资金运行阶段的作用 | 第58页 |
5.2.6 强化偿付能力风险管理,提高资金充足率 | 第58-60页 |
6. 结论以及研究前景展望 | 第60-62页 |
6.1 本文结论 | 第60页 |
6.2 对寿险业经营效率研究方法的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后记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