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社会与环境论文

马克思主义生态技术观及其实践意义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0-15页
    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0-12页
        1.1 选题依据第10-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3 研究方法、主要观点与创新点第13-15页
        3.1 研究方法第13页
        3.2 主要观点第13-14页
        3.3 创新点第14-15页
第一章 生态技术观的内涵与特征第15-30页
    1 传统技术发展的生态化转向第15-26页
        1.1 传统技术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第15-20页
        1.2 传统技术观与生态危机第20-25页
        1.3 传统技术观的生态化转向第25-26页
    2 生态技术的内涵与特征第26-30页
        2.1 生态技术观的基本内涵第27-28页
        2.2 生态技术观的主要特征第28-30页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技术观第30-49页
    1 马克思主义生态技术观的产生与发展第30-35页
        1.1 马克思主义生态技术观产生的历史背景第30-32页
        1.2 马克思主义生态技术观的发展历程第32-35页
    2 马克思主义生态技术观的主要内容第35-45页
        2.1 马克思主义技术生态化思想第35-38页
        2.2 马克思主义生态技术观的主要内容第38-41页
        2.3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技术观第41-45页
    3 马克思主义生态技术观的主要特征第45-49页
        3.1 马克思主义生态技术观的系统特征第45-47页
        3.2 马克思主义生态技术观的伦理学范式第47-48页
        3.3 马克思主义生态技术观与可持续发展第48-49页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技术观的实践意义第49-62页
    1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第49-51页
        1.1 生态文明的基本要义第49-50页
        1.2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技术生态化第50-51页
    2 开创生态技术发展道路第51-53页
        2.1 践行生态技术发展原则第51-53页
        2.2 科学认识传统技术生态缺陷第53页
    3 引领传统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型第53-62页
        3.1 发展循环经济第54-59页
        3.2 发展低碳经济第59-62页
结语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致谢第66-67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法治政府建设中的公民权利保障研究
下一篇:小电流接地故障暂态等值电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