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军官训练团模式研究(1933-1945)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绪论 | 第8-16页 |
| 一、选题意义 | 第8-9页 |
| 二、研究概况 | 第9-12页 |
| 三、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 四、主要史料 | 第14-16页 |
| 第一章 蒋介石主持的军官训练团概况 | 第16-23页 |
| 一、庐山训练团 | 第16-18页 |
| 二、峨眉训练团 | 第18-19页 |
| 三、庐山暑期训练团 | 第19-20页 |
| 四、中央训练团 | 第20-23页 |
| 第二章 蒋介石军官训练团模式 | 第23-48页 |
| 一、军官训练团的组织结构 | 第23-27页 |
| 二、教员情况 | 第27-30页 |
| 三、学员情况 | 第30-36页 |
| 1、学员的选调 | 第30-33页 |
| 2、学员的考核及毕业 | 第33-36页 |
| 四、军官训练团的训练内容 | 第36-47页 |
| 1、精神训练 | 第38-42页 |
| 2、抗敌训练 | 第42-45页 |
| 3、建国训练 | 第45-47页 |
| 五、军官训练团的教材 | 第47-48页 |
| 第三章 蒋介石对军官训练团的掌控 | 第48-62页 |
| 一、主持各种重要活动 | 第48-51页 |
| 1、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 | 第48-50页 |
| 2、总理纪念周 | 第50-51页 |
| 3、升、降旗仪式 | 第51页 |
| 二、掌控重要官职的任命 | 第51-56页 |
| 1、副团长 | 第52-54页 |
| 2、教育长 | 第54-55页 |
| 3、主要教官 | 第55-56页 |
| 三、灌输蒋氏重要思想 | 第56-62页 |
| 1、蒋氏三民主义 | 第56-59页 |
| 2、力行思想 | 第59-60页 |
| 3、"三个一"思想 | 第60-62页 |
| 第四章 蒋介石军官训练团模式的剖析 | 第62-76页 |
| 一、蒋介石军官训练团模式的来源 | 第62-69页 |
| 1、受教育经历影响 | 第63-64页 |
| 2、黄埔治校的经验 | 第64-65页 |
| 3、中国传统文化和军事思想熏陶 | 第65-66页 |
| 4、苏、德、日等国军事思想影响 | 第66-68页 |
| 5、客观形势的需要 | 第68-69页 |
| 二、蒋介石军官训练团模式的影响及评价 | 第69-76页 |
| 1、军官训练团模式的成效 | 第69-73页 |
| 2、军官训练团模式的缺憾 | 第73-76页 |
| 小结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