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英文缩写及全称和中文对照表 | 第8-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2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2-26页 |
2.1 主要材料及试剂 | 第12-13页 |
2.2 实验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13-14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14-25页 |
2.3.1 原代心肌细胞的培养 | 第14-15页 |
2.3.2 心肌细胞缺氧复氧(A/R)损伤模型的构建 | 第15-16页 |
2.3.3 实验分组及处理 | 第16-17页 |
2.3.4 Western blotting(免疫印迹)法检测原代心肌细胞中Bcl-2蛋白的表达 | 第17-21页 |
2.3.5 观察指标及方法 | 第21-25页 |
2.4 数据处理 | 第25-26页 |
第3章 结果 | 第26-32页 |
3.1 黄芪甲苷最佳浓度的确定 | 第26-27页 |
3.1.1 黄芪甲苷预处理对原代心肌细胞A/R损伤后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26-27页 |
3.2 黄芪甲苷预处理对原代心肌细胞A/R损伤后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影响 | 第27页 |
3.3 黄芪甲苷预处理对原代心肌细胞A/R损伤后细胞存活率的改变 | 第27-28页 |
3.4 黄芪甲苷预处理对原代心肌细胞A/R损伤后ROS生成的影响 | 第28-29页 |
3.5 黄芪甲苷预处理对原代心肌细胞A/R损伤后脂质过氧化物MDA和抗氧化物酶SOD、GSH-Px的影响 | 第29-30页 |
3.6 黄芪甲苷预处理对原代心肌细胞A/R损伤后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 | 第30-31页 |
3.7 黄芪甲苷预处理对原代心肌细胞MR损伤后细胞凋亡的改变 | 第31-32页 |
第4章 讨论 | 第32-35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5-36页 |
5.1 结论 | 第35页 |
5.2 展望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综述 | 第40-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