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免疫学论文

CpG ODN佐剂对狂犬病疫苗免疫增效作用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英文缩略表第11-12页
引言第12-14页
第1章 CpG ODN佐剂对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免疫增效作用第14-33页
    1.1 实验材料第14-15页
        1.1.1 实验动物、细胞和病毒株第14页
        1.1.2 疫苗和佐剂第14页
        1.1.3 主要试剂第14页
        1.1.4 仪器设备及材料第14-15页
    1.2 实验方法第15-21页
        1.2.1 MTT法对CpG ODN活性质控检测第15-16页
        1.2.2 Balb/c小鼠免疫接种方案第16页
        1.2.3 RFFIT检测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水平第16-17页
        1.2.4 ELISPOT检测免疫小鼠脾脏分泌IL-4 和IFN-γ 的淋巴细胞水平第17-18页
        1.2.5 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脾组织中细胞因子IL-4 和IFN-γ 的表达第18-20页
        1.2.6 CpG ODN佐剂安全性初步评价第20-21页
        1.2.7 统计学方法第21页
    1.3 结果第21-27页
        1.3.1 MTT法检测CpG ODN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效果第21-22页
        1.3.2 CpG ODN佐剂对狂犬病疫苗体液免疫效果的影响第22-23页
        1.3.3 CpG ODN联合铝佐剂对狂犬病疫苗体液免疫效果的影响第23-24页
        1.3.4 ELISPOT检测免疫小鼠脾细胞分泌IFN-γ/IL-4 的水平第24-25页
        1.3.5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脾组织中细胞因子IFN-γ/IL-4 mRNA的相对表达量第25-27页
        1.3.6 脾脏器的绝对质量第27页
        1.3.7 脾脏组织切片HE染色检测组织病理变化第27页
    1.4 讨论第27-29页
    1.5 小结第29页
    参考文献第29-33页
第2章 CpG ODN对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第33-38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33-34页
        2.1.1 实验动物、细胞和病毒株第33页
        2.1.2 主要试剂、仪器设备第33页
        2.1.3 Blab/c小鼠免疫接种方案第33-34页
        2.1.4 RFFIT检测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水平第34页
        2.1.5 统计学方法第34页
    2.2 结果第34-36页
        2.2.1 减少每剂量的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实验结果第34-35页
        2.2.2 缩短对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免疫方案的实验结果第35-36页
    2.3 讨论第36页
    2.4 小结第36页
    参考文献第36-38页
第3章 CpG ODN联合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暴露后保护效果试验研究第38-44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8-40页
        3.1.1 疫苗与试剂第38页
        3.1.2 狂犬病固定毒CVS-11 毒株第38页
        3.1.3 仪器用具第38页
        3.1.4 试验动物及分组与攻毒方案第38-39页
        3.1.5 症状体征观察第39页
        3.1.6 直接免疫荧光法(DFA)检测小鼠脑组织狂犬病病毒第39-40页
        3.1.7 统计分析第40页
    3.2 结果第40-42页
        3.2.1 症状体征观察结果第40页
        3.2.2 对发病死亡小鼠脑组织的直接免疫荧光法(DFA)检测结果第40-41页
        3.2.3 攻毒后对小鼠免疫保护效果的结果分析第41-42页
    3.3 讨论第42页
    3.4 小结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4页
第4章 综述 CpG ODN疫苗佐剂的研究进展第44-55页
    4.1 CpG ODN的简介第44-45页
    4.2 CpG ODN的分类及结构特征第45-46页
    4.3 CpG ODN的免疫调节的免疫机理第46-47页
    4.4 CpG ODN疫苗佐剂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第47-49页
        4.4.1 针对感染性病原体的疫苗第47-48页
        4.4.2 针对过敏原的疫苗第48页
        4.4.3 针对癌症的疫苗第48-49页
    4.5 CpG ODN疫苗佐剂使用的安全性第49-50页
    4.6 结语第50页
    参考文献第50-55页
结论第55-56页
致谢第56-57页
导师简介第57-58页
作者简介第58-59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iR-199a调控肝星状细胞增殖和迁移及其分子机制
下一篇:miR-615-3p在胃癌中的促癌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