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基于RNA-seq进行小桐子在干旱胁迫响应与适应过程中的转录组分析及其关键基因的克隆和功能验证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缩略表第8-14页
第1章 研究背景第14-25页
    1.1 引言第14-15页
    1.2 小桐子的干旱胁迫伤害第15-17页
        1.2.1 生长趋势减缓第15页
        1.2.2 光合作用减弱第15-16页
        1.2.3 膜透性改变第16页
        1.2.4 内源激素代谢失调第16-17页
    1.3.小桐子抗旱性机制研究进展第17-21页
        1.3.1 小桐子的避旱性第17-18页
        1.3.2 小桐子耐旱性形成的机制第18-21页
            1.3.2.1 渗透调节第18-19页
            1.3.2.2 抗氧化系统第19-20页
            1.3.2.3 激素的调控第20页
            1.3.2.4 光保护机制第20-21页
    1.4 干旱锻炼提高植物耐旱性第21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1-22页
    1.6 研究特色第22-24页
    1.7 研究技术路线第24-25页
第2章 小桐子干旱胁迫响应和适应过程的转录组及数字表达谱分析第25-58页
    2.1 引言第25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5-29页
        2.2.1 植物材料培养第25页
        2.2.2 处理方法第25-26页
            2.2.2.1 干旱锻炼处理第25页
            2.2.2.2 空气干旱胁迫处理第25-26页
        2.2.3 待测材料的制备第26页
        2.2.4 构建文库第26-27页
        2.2.5 文库的测序第27-28页
        2.2.6 序列的功能注释第28页
        2.2.7 基因的表达定量第28页
        2.2.8 差异表达基因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筛选第28页
        2.2.9 GO富集分析第28-29页
        2.2.10 Pathway分析第29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9-54页
        2.3.1 RNA-seq测序数据比对和质控第29-33页
            2.3.1.1 RNA-seq测序数据量汇总第29-30页
            2.3.1.2 RNA-seq测序数据比对第30-31页
            2.3.1.3 RNA-seq测序数据的质控第31-33页
        2.3.2 基因定量分析第33页
        2.3.3 生物学重复性分析第33-35页
        2.3.4 小桐子干旱胁迫下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定第35-36页
        2.3.5 小桐子干旱胁迫代谢或信号转导途径差异基因的聚类分析第36-38页
        2.3.6 DEGs的GO(Gene Ontology)富集分析第38-39页
        2.3.7 DEGs的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第39-41页
        2.3.8 小桐子抗旱性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定第41-52页
            2.3.8.1 抗逆相关蛋白第41-43页
            2.3.8.2 抗氧化系统相应基因分析第43-45页
            2.3.8.3 渗透调节物质基因分析第45页
            2.3.8.4 光合系统相关基因分析第45-47页
            2.3.8.5 激素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基因第47-48页
            2.3.8.6 卡尔文循环、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第48-50页
            2.3.8.7 脂肪酸和蜡生物合成第50-51页
            2.3.8.8 干旱胁迫响应转录因子分析第51-52页
        2.3.9 DS72和CDS72的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第52-54页
    2.4 讨论第54-58页
第3章 小桐子干旱锻炼及空气干旱胁迫中差异基因的时空表达分析第58-68页
    3.1 引言第58页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58-62页
        3.2.1 实验材料第58页
        3.2.2 实验方法第58-62页
            3.2.2.1 RNA的提取和检测第58-59页
            3.2.2.2 c DNA中第一链的合成第59页
            3.2.2.3 引物设计第59-60页
            3.2.2.4 q RT-PCR验证第60-62页
    3.3 结果第62-67页
        3.3.1 总RNA的提取和逆转录成cDNA第62-63页
        3.3.2 22 个候选基因qRT-PCR和RNA-seq的表达量变化分析第63-65页
        3.3.3 干旱锻炼条件下抗旱相关基因qRT-PCR和RNA-seq相关性结果分析第65-67页
    3.4 讨论第67-68页
第4章 小桐子Jc LEA4基因克隆及表达和功能分析第68-85页
    4.1 引言第68-69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69-75页
        4.2.1 实验所需及待测材料第69-70页
        4.2.2 实验处理及待测材料制备第70页
        4.2.3 实验试剂第70-71页
        4.2.4 实验仪器设备第71页
        4.2.5 实验方法第71-75页
            4.2.5.1 总RNA的提取及反转录第71页
            4.2.5.2 小桐子Jc LEA4基因荧光定量表达分析第71-72页
            4.2.5.3 JcLEA4基因全长克隆第72-73页
            4.2.5.4 酵母表达载体pYES2-JcLEA4的构建第73-74页
            4.2.5.5 重组质粒pYES2-JcLEA4的酵母转化及鉴定第74-75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75-83页
        4.3.1 Jc LEA4基因CDS克隆第75-76页
        4.3.2 Jc LEA4基因序列分析第76-78页
        4.3.3 Jc LEA4蛋白的系统进化树分析第78-80页
        4.3.4 Jc LEA4基因在逆境条件下的表达分析第80-81页
        4.3.5 重组酵母菌的抗旱性初步分析第81-83页
    4.4 讨论第83-85页
第5章 小桐子一个新的GDSL酯酶/脂肪酶基因JcGLIP的克隆及功能表达分析第85-99页
    5.1 引言第85-86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86-90页
        5.2.1 实验材料(同 4.2.1)第86页
        5.2.2 实验试剂(同 4.2.2)第86页
        5.2.3 实验仪器设备(同 4.2.3)第86页
        5.2.4 实验方法第86-90页
            5.2.4.1 总RNA的提取及反转录(同 4.2.5.1)第86页
            5.2.4.2 小桐子Jc GLIP基因荧光定量表达分析第86页
            5.2.4.3 JcGLIP基因全长克隆第86-89页
            5.2.4.4 酵母表达载体pYES2-JcGLIP的构建第89-90页
            5.2.4.5 重组质粒pYES2-JcGLIP的酵母转化及鉴定第90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90-97页
        5.3.1 小桐子JcGLIP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第90-93页
        5.3.2 Jc GLIP蛋白的系统进化树分析第93-94页
        5.3.3 Jc GLIP基因在逆境条件下的表达分析第94-95页
        5.3.4 Jc GLIP重组酵母菌的抗旱性初步分析第95-97页
    5.4 讨论第97-99页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99-103页
    6.1 研究结论第99-101页
    6.2 研究展望第101-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10页
致谢第110-111页
课题资助及论文发表情况第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改造饲用植酸酶、木聚糖酶酶学特性的研究
下一篇:六个烟草品种的抗性筛选及小桐子中抗性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功能验证